灯火摇曳中,披着红绢的舞女轻盈如蝶,身影在墙壁上不断拉长扭曲。 南康公主端起羽觞,一饮而尽。思及远在幽州的桓容,终将最后一抹苦涩压下。 只要我子平安,晋室将亡又有何妨! 第一百四十四章 投诚 长乐宫中的一场闹剧,很快传到司马昱耳中。 听完宦者口述,知晓李淑仪当众被辱,以及司马道子和司马道福之间爆发的冲突,司马昱仅是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展开草拟不久的诏书,提笔划去了给司马道福的封号。 “去桓府传旨,命余姚闭门反省,正月之后方可再入台城。” “诺!” 无论李淑仪是什么出身,司马曜和司马道子都是司马昱仅存的儿子。当众喝斥辱骂李淑仪,将两个皇子置于何处? 况且,幸了一个昆仑婢本就是司马昱心中的疙瘩,几次三番被提起,他心中岂能痛快。 深思半晌,司马昱到底觉得膈应,又令宦者到后宫传话,正月内的宫宴,李淑仪都无需列席。 原因很简单,宫宴之后李淑仪就“病”了。连续三日传唤医者,闹得宫内沸沸扬扬,风头完全压过了其他嫔妃。 “既言身体不适,便好生休养吧。” 猜透李淑仪的心思,司马昱愈发觉得心烦。此举不过为敲打,让她收敛一些,同时也为安抚司马道福,。 究其根本,司马道福嫁入桓氏,对她的处置不能随意。 桓温不至于为点小事出头,难保有心人趁机利用,离间父女之情不说,更会放出信号,暗示司马昱对桓温不满,借机进行敲打。 能稳坐丞相之位数年,司马昱不乏野心和智慧。 既然代替司马奕坐上皇位,总要设法让皇室走出困境。 不求万全,只求迈出一小步,平衡朝中势力,进一步拉拢士族,争取在民间的声望。有了民王和士族支持,好歹能让桓温心生顾忌,不会不管不顾的起兵造反。 桓温了解司马昱,司马昱又何尝不了解桓温。 一世枭雄,武功盖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好名! 想到这里,司马昱表情微松,放下笔,看着一丝墨痕流淌过竹简,轻轻颔首,终于现出一丝笑意。 咸安元年正月初七,朝会之上,天子发下两份诏书。 “授鄱阳郡公主,武昌郡公主,寻阳郡公主,各领食邑五百。” “大司马足疾,今后可乘舆上殿。” 第一份诏书属于天子继位后的程序。 既然封了后妃,又给太后上了尊号,轮也该轮到皇子皇女。 给皇子授封太敏感,很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立太子”。 皇女就没那么多忌讳,甭管是将要及笄还是牙牙学语,也无论生母是何出身,司马昱一视同仁,全部给予封号,却唯独漏了司马道福。 此举可以看做司马道福已有封号,无需再封。也能看成是天子对她不满,连封号都不愿意给。 五百食邑并不多,三人加在一起也不过一个大县。只要不选在会稽、京口和姑孰三地,就不会触动士族和两位权臣的根本利益,不会引来任何反弹。 司马昱看了半天舆图,最终圈定射阳。 此地近北,有遭遇兵祸的风险,但境内流民颇多,又靠近盐渎,税收之丰惹人眼红,分给三个郡公主绰绰有余。 可惜司马昱忘记了,人心不足。 三个皇女年龄尚小,不会对食邑指手画脚,她们的母亲则不然。为巩固女儿的利益,必定会设法让家人插手县政。 人心不足蛇吞象。 手握射阳的厚利,目及盐渎的繁荣,难保不会心生觊觎,最终闹出乱子。 现下,司马昱没想太多,朝堂之上也无人提出异议,诏书顺利下发,后宫嫔妃叩谢皇恩,嫔妃身后的家族也是拊掌相庆,为即将到手的利益兴奋不已。 比起封号之事,允桓大司马乘舆上殿,掀起的波澜委实不小。 此道诏令一出,满殿哗然。 郗愔看向司马昱,又扫一眼桓温,眼神莫名复杂。 谢安王坦之心存担忧,王彪之和王献之同样表情愕然。王彪之更是起身出列,就要仿效废帝之时,对新帝好生劝解。 什么人能乘舆上殿? 官家这道诏令简直匪夷所思! 如果切实执行,无异是公告天下百姓,桓温位高权重,甚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