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步步皆殇

第169章 姐妹 获罪于天


 雍正垂下眼睛,冷笑一声,道:“她喜欢跪,就让她跪着好了。”说完,径直从年妃身旁走过,仿佛不会再看她一眼。
  朝阳从东方的天际缓缓升起,稀薄的晨光笼罩在紫禁城连绵起伏的琉璃瓦上,皇宫大内一片肃穆森严。
  青鸾的身躯抖了抖,薄凉的唇无力地微张着。
  她仰起头,望着遥远的天光,忽然觉得喘不过气来。
  不远处有百官上朝叩拜的鞭鸣声。
  她却渐渐的,什么都听不到了。
  青鸾身子一歪,栽倒在一个宫女的怀中。
  那赶过来的宫女伸出手,探了探她的鼻息,眉宇间猝然掠过一抹忧色。
  …………
  乾清宫,雍正浩然伫立于丹樨之上,正对着文武百官,他的手中托着一个朱红色的密盒。
  里面是他连夜写好的密诏。
  只听得龙吟般的声音在大殿之上肃然响起。
  “圣祖尊谥,合天弘远,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治隆唐宋,当之无愧,只是有一个遗憾之处,就是在大位继承的题目上交待得不够清楚,因而引起阿哥之间许许多多纷扰不堪的误会与争执,一则有损天家骨肉之和气,二则徒惹臣工百姓之议论,几乎令宗室蒙其羞,令朝廷乱其纲。自朕继位以来,有些许文武大臣皇亲贵胄,对这件事始终耿耿于怀悬思不已,而生亦有涯,太子之欲立又不可偏废,所以朕想出这样一个法子,将欲立之人的名字藏于此盒,再将此盒悬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如此一来,太子之名秘而不宣,使弘时、弘历、弘昼,福惠等,人人知所戒惧,行所其勉,以孜孜于修身齐家,斯而后得以治国平天下,此四人受密诏之驱策,怀登极之契机,束身自立,争著先鞭,及朕大行之后,于三宫九卿,总理大臣一同汇集之下,登高取盒,开封唱名,即位皇帝,於焉而生。”
  大殿之上,百官垂首之中。
  雍正又出声唤道:“允祥?!”
  怡亲王允祥连忙走出班列,颔首:“臣在。”
  雍正又连唤了允禄、允礼、鄂尔泰、田文镜四人名字,待他们五人走上前后,凛声道:“你们几位不但是朕的股肱之臣,而且正当盛年,唱名之日,你们是看得到的,朕希望你们竭尽所能,保国庇主,以振新元之强盛,而存大清之久安。”
  语音方落,允祥等人连忙跪地叩首:“臣等谨遵圣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雍正转过头,吩咐一片的内侍,将梯子搬过来。
  高高的玄梯倚立在正大光明的匾额之旁。
  雍正一手托着密盒,一手攀梯而上,高声道:
  “这个悬诏立储之法是前所未有,古所未闻,并不是朕标新立异,故弄玄虚,而是衷心盼望,从今而后,宫闱之内,父子不疑,兄弟不争,君臣不欺,祸乱不生。”
  文武百官闻言,纷纷跪地,高呼:“皇上圣明!”
  …………
  皇宫一处僻静的角落,太阳也照不到的地方。
  青鸾只觉得人中处一阵钻痛,剧痛之下又很快清醒过来。
  逆光的剪影中,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在她的眼前越来越清晰。
  青鸾呆呆地看着这个宫女装扮的女子,费了半天神,才吃力地吐出了那个久违的字眼:“大师姐。”
  眼前活生生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暌别数年的吕四娘。
  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岁月却仿佛没有在她身上烙下任何痕迹,那样坚毅明亮的眼眸,依旧直刺人心,仿佛能洞穿一切。
  青鸾几乎说不出话来,茫然的看了看四周,又仔细辨认了好一会儿,才确认自己没有认错人,眼前的女子真的是大师姐,她没有死,她回来了。
  吕四娘抬起手摸了摸青鸾的脸庞,感慨道:“小师妹,我终于见到你了。”
  青鸾哽咽一声,连忙伸出手,紧紧地抱住吕四娘:“师姐。”
  …………
  乾清宫,密诏高悬。
  年迈的隆科多忽然走出班列:
  “启奏皇上,刑部三司,以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挟势作威,招权纳贿,排异党同,冒揽军功,侵吞国帑,杀戮无辜,残害忠良,大逆不法,列罪九十二款,请求圣裁,立正典刑。九十二款之中,以大逆罪五条,欺罔罪九条,僭越罪十六条,狂悖罪十三条,专擅罪六条,贪婪罪十八条,侵蚀罪十五条,忌刻罪四条,其中触及极刑,斩立决罪者三十四条。”
  大殿之上忽然一阵诡谲的寂静,文物百官面面相觑,莫不敢言。
  雍正捏紧了腰际悬挂的青龙玉佩,在一片寂静中,缓缓转过身来。m.ZZWtw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步步皆殇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