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玄宗

第90节


,妾说不定也能考中进士,如此也很荣光嘛。”
  李隆基闻言畅怀大笑,说道:“嗯,你哪日到孔夫子墓前瞻仰一番,捎带着问一下孔夫子,他那‘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之语从何而来?你若能说服孔夫子,朕也可以专为你设立女进士之位嘛。”
  武惠儿知道这是皇帝调笑之言,那是当不得真的,遂正色道:“惠儿不敢扰了陛下之心智。妾知道,男女有别,治国大事还是男子来理最好,若女子插足,极易酿成歧途。所以三皇五帝至于今,未见女子为皇帝为大臣者。”
  “嗯,你知道就好。惠儿,朕有些乏了,我们到榻上歇息一会儿。”
  武惠儿为聪颖之人,她说的这番话是有所指的。她既知张说对自己的态度,知道此人的主意甚坚,那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自己的皇后之位暂时无望,然假以时日,万一皇帝旧话重提,届时朝中大臣依然无人支持自己,则皇后之位依然渺茫。从这个时候开始,武惠儿决意在朝中寻觅支持自己的人儿,张说明显不是,那么她遍植亲信、打压异己的做法也不可做得太畅快了。
  如此就有了这番对话。
  李隆基现在见张说推荐崔日知为御史大夫,耳边就响起了那日与武惠儿的对话,遂说道:“张卿,崔隐甫昔为御史中丞,因禁恶钱被贬,现在又括户有功,若让他任御史大夫还算妥当;还有宇文融,其倡言括户,又在东都督促括户数年,其成绩卓著,授其为御史中丞,应该能有作用。”
  皇帝既有此意,张说不敢与之硬抗,只好迂回说道:“陛下,此二人到御史台任职,应该称职。臣有一点忧心,他们读书不多,如此眼光就有了局限。御史台有肃正朝列之职责,他们为主官,眼光识见较于寻常官吏要高。”
  李隆基见张说又抬出了这般说辞,闻言说道:“张卿,他们未经科举出身,是为短处。然也有好处,他们明白自身之短,处政时加倍努力,所谓以勤补拙是也。括户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他们出于公心,戮力而为,是为例证。”
  张说见皇帝心意甚坚,不敢再加阻挠,遂躬身言道:“臣奉旨。”
  “好吧,你这就去拟旨吧。嗯,崔日知也不要再赋闲了,就授他为金吾将军。他在洛阳以平乱出名,还是有些军事之才的。”
  李隆基不经意之间改变了张说的欲授之人,崔隐甫与宇文融入主御史台,他们后来也辗转知道此次授任的详细过程,二人从此对张说暗自怀恨。
  崔隐甫为御史大夫,宇文融为御史中丞,二人一主一副主持御史台,李林甫也很快进入御史台,成为察院的侍御史,是为六品职。
  李林甫为谢二人提携之情,这日晚间在府中治酒,请二人入府为客。
  宴酣酒热之际,崔隐甫与宇文融不由得想起张说,慢慢地就有了不逊之言。
  崔隐甫骂道:“昔日狼窜鼠辈,不过会舔奴才的靴跟,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了。”张说巴结王毛仲,且他吻王毛仲靴面之事不知如何就传扬出去,如此就被天下人诟病。
  宇文融也很得意,说道:“还是圣上圣明啊,我们办了一些具体事儿,圣上就瞧在眼中。张说这一次欲玩权术,不料被圣上瞧破了。哈哈,想张说这会儿定是懊丧得很哩。”
  崔隐甫衷心说道:“是啊,是啊,你倡言括户,果然眼光深远。嘿嘿,我禁恶钱被贬,不料因括户又翻过身来。唉,其实这御史大夫应当你做才是,我继续做我的御史中丞,最为相宜。”
  宇文融道:“崔兄何出此言?我们同台为僚,又分什么彼此了?今后遇事时,我们大可多商议数回,只要谁的主意好,就依此言而行。”
  “那是,那是。”崔隐甫点头称是。
  宇文融道:“我们今后就把眼光集中盯于张说那帮人身上,他们只要有错,我们尽可弹劾。哼哼,他们皆处要位,只要行事,皆会有错,我们弹劾多了,时间一长,圣上也会不耐烦他们。”
  崔隐甫赞道:“对呀,御史台谨守职责,如此做正合圣上心意。”
  李林甫比二人年轻,又为他们的属下,今日设酒相待,只是殷勤侍候,不敢随便插话。他听了二人说了许多话,心中有了计较,遂举盏道:“二位兄长,愚弟再敬酒一盏。”
  三人举盏对饮。
  李林甫起身执壶倒酒,他为谨慎之人,开席之后不许家人入内,并将房门合上,不许家人听见他们说话。
  李林甫归于座上,拱手说道:“愚弟心中有些想法,还请二位兄长批评。”
  崔隐甫嘿嘿一笑道:“哥奴年纪虽轻,然比我们老成。你的话定是深思熟虑而来,说吧。”
  李林甫道:“二位兄长刚才所言,愚弟不敢苟同。愚弟以为,对张说这帮人不宜弹劾太频,反而应该放任他们。”
  “此为何道理?”宇文融惊问道。
  “二位兄长应该看到,圣上择相甚严,如今张说为相,圣上肯定会有所期待。张说上任之后,果然不负众望,先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又厘革兵制,此二招皆为大手笔,圣上甚为嘉许啊。”
  崔隐甫颔首道:“不错,是这样。”m.ZzwTW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唐玄宗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