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旬,四月的出兵期限将近。 士绅期待京营发兵安南,瓜分皇室的财物。 朝廷售出的国债,有三百股。 一万两一股。 意味着,将有三百个士绅受益,能瓜分到安南皇室庞大的财物。 刑部, 魏绅邀柴升来值房喝茶,想打探兵部的消息,笑道:“柴大人买了几股?” “都察院谏言陛下,官员只准半股,本官自然是半股。”柴升道。 魏绅还以为,柴升会耍些手段,让旁系冒名购置。 不成想,他竟说一不二。 “京营何时出兵?” 柴升也疑惑:“若即将出兵,按理应该开始筹备军粮,整饬兵备,可陛下并没有传旨意。” 身为兵部尚书,兵部有职权调动京营,他应该知晓才对。 翌日,早朝。 英国公张懋站在柴升旁边,他来问陛下出兵时间,向户部支军饷。 “陛下,圣旨的期限还有五日,该准备出兵安南了。” 弘治皇帝面皮微抖动,看向刘健。 但刘健低下头去,不知如何作答。 京营,不会出兵安南。 此事,只有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谢迁、严成锦那个家伙知道。 弘治皇帝道:“此事还早,不急。” 张懋皱眉,陛下该不会反悔了吧? “调拨军粮需半月,还有准备辎车、戎甲、剑盾,需月余,臣已经晚了。” 柴升也躬身:“坊间士绅,都盼着瓜分安南财物。” “朕知道了,退朝吧。” 百官面面相觑,他们都买了国债,五千两啊。 陛下不会想白嫖吧? 严成锦退出大殿,准备回都察院值房。 却见小太监鬼鬼祟祟地跑来:“严大人,陛下召您去东暖阁。” 不用想也知道,是议京营出兵一事。 严成锦也怕王守仁失期。 安南和京城,相隔万里,道路不便,又要穿过南方重峦叠嶂。 运送大批的财物,会拖累行军速度。 到东暖阁时,刘健和李东阳三人都在。 刘健道:“瞒着士绅无用,若还不调军饷,百官必会知道。” 弘治皇帝想了想,看向严成锦:“百官购置国债者,有多少?” “三百人整,共计一百五十万股。” 能在短期内,掏出五千两现银的官员,并不多。 皆为六品以上大臣。 士绅以为是三百人买国债,实则是四百五十人。 “还有五日,王守仁何时回来?” “臣也不知。” 拖了四个月,再不出兵,士绅就会怀疑。 百官若知道,朝廷这样侵吞银两,也不会善罢甘休。 可能连弘治银票的信誉,也会受到影响。 谢迁道:“不如,告诉英国公、韩文和柴升三人?” 严成锦却摇头:“下官以为不可。” “为何?” “据臣所知,四月前,英国公便在操练士卒备战,若知不能出征,只怕会想不开。”严成锦看向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犹豫片刻,道:“先等五日,若王守仁不能回来,便命二十万大军出征。” 严成锦道:“臣相信王守仁,不会失期。” 王守仁行事深思熟虑,岂会没料到需留足归期。 这时,京畿外。 一匹快马飞速赶来,正是随王守仁出征的京营骑兵。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