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爹说得没错,只靠十七个师兄远远不能成事,想要普及教育, 还得靠这些读书人。 县令召见,这些童生秀才哪敢不从,比约定时间还早一点就进了县衙前院。 一共来了两百多人, 都是近十年考中的童生和秀才, 剔除掉十二岁以下的小孩, 只剩下这么些人。 囡囡早让衙役们从家里带了些板凳, 此刻二百多人坐在院子里交头接耳,互相寻问县令大人招他们前来的目的。 讨论来讨论去, 个个摸不着头脑。 有那胆大的就想上前问站在旁边的衙役, 只是还不等起身,就见县令带着县尉和县丞姗姗来迟。 明明她那样小,个头还比另两人矮上一头, 可那张不苟言笑的小脸让人无法轻视她。 囡囡走进,刚才还闹哄哄的场面立时安静下来。 她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叫你们来是想跟你们说一件事。本官想让你们开设启蒙班。” 众人哑然。让他们开班?可他们没想当先生啊。他们还要考科举呢。 “当然你们也可以不开。本官不会强人所难。” 不等大家松下那口气,又听她眼含笑意,“不过开了之后, 会有三大好处。” 众人竖着耳朵听,还有好处? “第一个好处就是你们有机会旁听陆先生的课而且完全免费。” 众人眼里闪过一丝惊喜。 去年陆先生在县衙门口招收弟子,住在县城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住在乡下的学子得到消息比较晚,不免觉得可惜。 但是现在他们竟也能旁听陆先生的课。而且还不收钱,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第二个好处就是,如果你们当中有资质好的,要是能得陆先生青眼,破格收为弟子也不是不可能。” 这条比上一条更让人惊喜。陆先生可是教过两个状元的先生。如果能被他收为弟子,以后前程似锦不再话下。 “第三个好处就是,如果你们弟子有资质好的,说不定陆先生也能收为弟子。” 这最后一条也就罢了,毕竟还没开始收徒。 另外两条却是实打实的好处,不少人都开始心动了,上前寻问,“我回去就办蒙学,什么时候可以进县衙旁听。” 其他人也跟在后头追问,“是啊,什么时候?” 囡囡双手往下压,示意大家安静,“一个月之内开办蒙学,由陆先生派人下去核查。然后安排旁听时辰。虽然不可能每节都能旁听,但是五天听一回,还是可以保证的。” 听到旁听次数这么多,大家一个个火热,恨不得立刻回去办蒙学。 “我讲一下蒙学的要求。一是最低不少于一百人。二是不可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旁听名额。” 大家忙不迭点头。一百人的蒙学,没必要弄虚作假,若是底层百姓嫌贵,大不了不收束脩。 囡囡见大家没有疑问,就让他们到县丞那边登记,开办蒙学的地点,以便上门考察。 古人聚族而居,好事自然想着自家人,所以多半都是回族里开办学。 这边登记后,大伙齐齐出了县衙。 而囡囡拿着两百人的报名表,回了后院,把这事告诉陆时秋。 陆时秋也没当一回事,旁听而已,反正又不论师徒,听就听呗。 倒是木氏犯起了难,“咱们开的那间学堂有点小吧。” 照囡囡所说,一次就有四十多口旁听,肯定要大学堂。 囡囡早就想好了,“我们在后衙西侧那边开了角门,把那屋子打通,两间屋子充当学堂,肯定够了。” 木氏想了想,也觉得这主意不错。白天就让下人守在拱门,不许人随便进来这边。 木氏吩咐刘管家去办这事。 陆时秋想了想,“既然是开办蒙学,也不必每个字都学会。不如只教他们常用字吧。我来编一本常用字的书,可以当教辅。” 囡囡点头答应,“行,听爹的。” 接下来半个月,陆时秋上午上课,下午就整理教辅书。 既是蒙学,教辅书自然是两本,一本是常用字汇成的《蒙学常用字》,另一本是简易算法。 《蒙学常用字》一共收录了六千多个字,简易算法教的是加减乘除。 陆时秋编完两本,找书店掌柜谈合作。 两百个蒙学,每个蒙学至少一百个学生,那就是两万人。 以陆时秋的名声,首印两万其实有些困难。 书店掌柜接过他汇编过来的书,每个字旁边都有图案,画得栩栩如生。 他还是头一回见到这种图文并茂的书,不免有些诧异。 他刚想报千字五百文,却听陆时秋问,“如果一次印两万本,单价是多少?” 这时代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印得越多,单价越便宜。 如果对方不要润稿费,只让他们代印,那只需要出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