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主动止戈,却没人能高兴起来。 任谁都知道,等到大夏消化完新加入的两百万大军,就是强势出击,发起华夏统一战争之时。 光是想想,都让人胆寒。 时间进入十月,欧阳朔进入空前忙碌状态。 打下诺大的地盘,接收两百余万大军,获得数十位文臣武将的效忠,怎么安排好这盘大棋,成了欧阳朔心中的头等大事。 一连几天,欧阳朔不是召集内阁大臣议事,就是到军机处或者枢密院开会,或者单独找大臣商议,忙得脚不着地。 到了十月五日,事情才算稍稍有了眉目。 欧阳朔首先做出安排的,是文官集团,因为大夏此番虽然接受三个王朝归附,真正增加的也就是三行省之地,安排起来相对简单。 解除雄霸资政阁大学士之职,正式任命为闽南总督。 闽南行省毗邻江南行省,欧阳朔将雄霸放到闽南,自然是想观察一下,在安定下来之后,雄霸是否会在暗中影响江南行省。 这是欧阳朔对雄霸的第一个考验。 原闽南总督荀彧,调任资政阁,出任资政阁大学士。一同进入资政阁的,还有原蜀汉王朝旧臣,谋士法正。 只不过,法正被任命为资政阁学士。 资政阁阵容本就豪华,现在就强的太过,除掌印大学士张良之外,还有大学士贾诩、庞统以及荀彧,学士陈宫、沮授以及法正。 除张良外,都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 欧阳朔已经在考虑,如何将资政阁的作用发挥起来,不让人才闲置。 江南总督一职,由隋朝旧臣高颖出任。另外一位隋朝旧臣苏威,则出任大晋所在的河东行省总督一职。 大隋双壁,齐齐获得重用。 解除主父偃中原总督一职,转任皖南总督,中原总督由凤囚凰接任。 中原行省的形势已经基本稳定下来,再加上随着朝廷拿下皖南行省,中原行省跟朝廷重新建立起了联系。 主父偃作为汉朝旧臣,再留守中原,就有些不合适。 而安排凤囚凰接任中原总督,可见欧阳朔对凤囚凰寄予了怎样的厚望。中原行省乃中原地区中枢之地,治理好中原,凤囚凰就是大功一件。 除了总督一级的任免,其他官吏任命主要由内阁负责,总的原则就是,让汉、晋、隋以及蜀四国官吏,包括江南行省官吏,交叉任职,异地任职。 这是一项繁琐工作,怕是要持续数月之久。 在圈定总督人选之后,欧阳朔就暂且撂下文官这边之事,专心筹备大夏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轮军队整编。 牵涉之广,让人目不暇接。 仅是要理清二百二十九万军队的组成,就要费一番功夫。 洛阳之战,俘虏汉军十二万,因为卫青殉国,没什么大将之才。 灭清之战,俘虏清军三十二万,同样没有大将之才。 江南边境之战,俘虏明军三十五万,得神将徐达、皇级武将常遇春以及邓愈跟冯胜两位王级武将。 在大明被战狼率部攻灭之后,徐达等将领终于不再抵抗,归降大夏。 江南行省归附,得霸王军三十万,得神将吴起。 大晋王朝归附,禁卫军跟烈焰军余部,合计三十四万,得郭子仪、蒙恬、冉闵、王龁以及周勃五将。 大隋王朝归附,收大隋禁军五十万,得杨素、贺若弼、韩擒虎、鱼俱罗以及宇文述五员大将。 蜀汉王朝归附,收蜀汉禁军三十六万,得黄忠、赵云以及姜维三将。 如此规模的大军,自然不可能全数留下,必须裁撤一部分,否则的话,就算是以大夏的财政,也无力维持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 再者说,两百二十九万大军中,仅王城禁军就占一百六十五万,占比72%,涵盖汉、清、明、隋以及蜀五国,势必要进行大规模裁撤。 以大夏如今之态势,整编军队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军事问题,更不是什么数字游戏,而是关系到王朝未来的大战略。 要确定王朝往哪个方向扩张,面临哪些敌人,才能定下军队整编方案。 总而言之,就是以需求为导向。 要论大夏有哪些敌人,只能有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举世皆敌”。仅在亚洲区,北有蒙古帝国以及罗曼诺夫王朝,西有波斯帝国,更西面有阿拉伯帝国,西南有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东南亚还有爪哇国等待平定。 放眼全球,那就更热闹了。 除印第安帝国外,美洲大陆的枫叶王朝、道森王朝以及玛雅王朝,欧洲大陆的钢铎王朝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