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一些关于皇后为先太子认儿子的消息的皇子们与幕僚分析,都认为这是皇帝的补偿。 “皇后娘娘为了给先太子膝下留香火,险些闹出笑话来,此番陛下肯定也看出皇后心结颇深,娘娘毕竟是中宫之主,几十年来没有一丝行差踏错,皇后安则后宫稳。想来陛下是为了安抚皇后,这才提了先太子的丧葬规格,娘娘没了心病,自然会像以前那样端庄持重。” 皇子们分析来分析去,都觉得这不是大问题,反而对他们有利。 紧接着又有一道消息传出,众人也就没有心思去关注皇后和先太子了。 从金兰围场回来两天后就被投入大理寺的三皇子被罢黜王位,贬为庶人,发配禹城。 正好五皇子七皇子要去禹城为先太子扶灵,三皇子将会顺道被押过去。 这简直是把三皇子的脸皮直接揭下来往地上踩,大皇子去世,二皇子体弱,三皇子本就是众位兄弟中最有兄长气派的一位。结果现在被罢黜贬为庶人,还要被两个弟弟压送流放,心高气傲的三皇子怕不是得撅过去? 京城中议论纷纷,皇后宫中,穿着常服的皇后正在佛堂里念经。从昨晚开始,她就一直在佛堂念经。掌事女官壁萱和其他三个老成持重的大宫女没了,新提上来的宫女并不是皇后最依仗的,并不敢多劝。 过了许久,皇后才睁开眼睛,面上无悲无喜。 “怨你,恨你。”她轻声呢喃着,“我能怨你几年,恨你几年,你能在边城活几年。”她从皇帝口中得知,原来去边城是那个孩子亲自求的之后,就陷入了无望与茫然中。 怪不得他让老姚给她递信,让自己怨他恨他,原来那就是他的答案,他不顾身体自请去边城,自我放逐赎罪,就是宁愿死也不愿意认回皇家。 皇后恨吗? 当然恨的,恨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孙子跟自己异心,让她的计划全盘落空,失去左右手。她不知道那孩子是怎么办到的,只觉得心口在漏风,阵阵发凉。就算如此,在知道那孩子即将外放到边城时,她还是递话过去,希望对方能够低头。只要他低头,自己就是豁出去拼命也会帮他留下,留在这鼎盛繁华之地。 结果他只让老姚捎来那句话,让她的恨意无处可依。思来想去,她还是为了儿子仅有的这一滴血去向皇帝求情,却才从皇帝口中得知,他是自请外放边城! 皇后震惊,茫然,然后终于彻底心灰意冷。她提出要去佛陀寺为先太子祈福,没曾想皇帝突然良心发现,主动提出要给太子该有的体面。 若是皇帝之前就这么做了,皇后大概会感动,现在她只觉得可笑。 于是她笑了出来,沙哑的笑声在佛堂中回荡,隐约透出去,守在外头的宫女们纷纷低下头,恨不得堵住自己的耳朵。 外头忽然有了动静,新上任的掌事女官疾步而来,轻声回禀:“娘娘,外头惠妃身着布裙青簪求见,说要向您请罪,道是她出身卑微无才无德,故而带坏了三皇子,请皇后娘娘您责罚。” 佛檀香从帘子缝隙里散出来,同时透出来的还有皇后的冷笑声。 “她本是司寝女官出身,当年怀孕时视我为洪水猛兽,就怕生下来的孩子像老二一样胎里不足天生体弱,可笑!老二体弱与我何干,她自个儿防备我得紧,连我循例赏赐下去的东西都丢掉了。呵,可谁让我是皇后呢,还是得护着她,保住她和她的孩子。等孩子生下来,见是个康健的皇子她更了不得了,恨不得把宫门焊住,连我宫里的人从她宫门前经过,她都唯恐三皇子被一眼看死,每每都一片鸡飞狗跳,传出去阖宫笑话。反正我从此撂开了手去,从不插手三皇子的教养,瞧瞧她自己养出了个什么东西?脾气暴烈,才六七岁就懂得杖死太监,当时我才说了一句,她就要死要活,现在好么,闯出弥天大祸,反而想起本宫这个嫡母了?” 皇后冷淡鄙夷地说:“她的确有罪,就让她跪着吧!” 惠妃没想到皇后这么不给她面子,也这么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