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了。”郭绍顿时惊喜。 王朴从容道:“恐怕确是如此。吴越国一面临海,三面皆为大周之地,孤立东南;天下一统大势已不可违,大周必取吴越。今陛下挟收复幽云十六州之威,连辽国也不是大周对手,吴越国岂敢与大周为敌,若武力顽抗,其国必生灵涂炭。钱俶请降,乃无奈之举,别无选择。” 郭绍道:“吴越国向来奉中原正朔,姿态谦恭,攻南唐时又与大周军并肩作战,劳苦功高。今日其国主以军民免遭战祸为念,主动放弃祖宗基业,朕必善待之,保其子孙萌君子五世之泽。” 王朴拜道:“陛下英明仁厚。” 王朴又道:“另有一事,陛下此前下旨,要大食人航行至南汉国之造船、航海法子。臣已令李信获得,而今江宁港正在仿造改进海船。” 郭绍听罢大喜:“王使君与李信十分得力!这李信何许人也?” 王朴道:“原东汉国(北汉)枢密院事,当年东汉国人试图抓捕我国造甲工匠,并令李信负责仿造。东汉国灭,李信因此罪下狱,数月前才得释。” 郭绍今天听到的两件事禀报都是好事,心情甚好,当下便道:“河东本是九州之地,而今归复中原,其臣民皆无罪也。李信立功,必得重赏。” 王朴立刻道:“臣自作主张,事前已承诺李信,事成之后,请旨授他客省使……而今便为之请旨,不知是否妥当?” 郭绍笑道:“朕岂能让堂堂枢密使失信于人?即刻便可给予任命状,派人嘉奖其功。” 他说罢又翻桌案上的一堆卷宗,“造船图纸在何处?” 本来看见这么多东西头疼,但郭绍一时间就对更先进的船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朴道:“李信只上了奏章,未有船图。据说建造图纸比较繁杂,三言两句怕是奏明不清。” 郭绍道:“叫李信派个懂的人进京面圣,朕与之谈谈。” 王朴道:“遵旨。” 郭绍又大方地说道:“先建造数艘海船海试,若堪用,造船坊尽可上奏户部或内库,请拨钱粮,朕全力支持此事。” 而今北伐耗费糜大,内库日渐空虚。但郭绍对这等技术进步十分舍得,毕竟观念与古人极为不同。 ……王朴从金祥殿回到枢密院衙门,立刻派人以圣旨的名义去有司办任命状。又派人去叫李信来枢密院见面。 等到李信在枢密院官吏的注意下,进入王朴的书房见面时,王朴直截了当地拿出任命状道:“此前说让你做客省使,这是任命状。” 大周依旧是做官这条路最受人追捧,封官对没有门路的人是难如登天。王朴却轻描淡写地兑现了官位,客省使的官位已是不低了! 李信急忙千恩万谢。 王朴又道:“改日朝里应会派官员嘉奖李使君,官家还会赏一笔钱财。” “不敢不敢。”李信听到称呼,急忙回答。 王朴这人聪明外露,做事也是以实利为手段驱使别人,但有个好处是说话算数,他说客省使,事后必定不会找借口而推诿。 李信被王朴从牢里捞出来,很快就察觉了王朴是怎样的人,所以办事还是很上心的……这样也好,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老子们做官办事,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说那么多没用干甚? 就在这时,王朴看了一眼房门,递了个眼色。 李信躬身看了一眼门口,愣是没明白他啥意思,走到门口,想了一下便要掩上房门,回头见王朴点头,便赶紧把房门小心关上。 他走回来,便听得王朴沉声道:“官家对你办好的事,十分满意,好好干,前程无量。李使君可知本朝的客省使不一般,昝居润以前便是客省使,现在内阁辅政,官家身边随时召见的大臣,他日为宰相也有望……” 李信瞪眼道:“下官不敢自不量力,下官本是罪臣,能求得一官半职已是万分庆幸……” 王朴冷笑道:“封侯拜相,想想并没有错。” 李信沉吟片刻,“王使君有何吩咐?” 王朴道:“等下次大朝,你当着文武百官上奏,奏请官家改国号,另兴社稷朝廷。” ?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