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国千娇

十国千娇 第364节


 大食商人首领决定派使节北上与周军主帅会面,试探考察大周王朝的态度。

    因南方大食人只是商人,并未掺和统一战争,曹彬礼遇之。曹彬立刻将此事奏禀朝廷,并在奏疏中主张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曹彬大致对大食商人的往来持肯定态度。一则可以从贸易中增加朝廷税收,且大食人购买的多是丝绸瓷器等奢侈品,不会对民生造成太大影响;二则“远交近攻”乃古代先贤的邦交精髓,建立朝贡的贸易体系,可以扩大皇朝的威信……万里之外的国家都来朝贡,面子倍增!

    ……郭绍收到从东京转呈的奏疏时,已经离开了灵州,正在邠州行宫暂留。

    魏仁浦等人这次都附议曹彬的主张,“增加税收”这一条就足够大臣们支持。此时国库开销十分巨大,有蜀国、南唐的厚实底子积攒,虽未出现国库空虚的程度,但这两年每年支出是正常财政收入的两倍有余,全靠内库补贴。

    曹彬的乡军大营短期就有效果,郭绍已经在酝酿第二批十万人的增兵方略……大臣们执行方略的要求很简单,就三个字:拿钱来。

    这等局面,就算枢密院不管财政,也跟着着急。一旦通过前期战争劫掠的内库存款掏空,整个王朝的收支不崩溃才怪!常规的手段,开源节流。与大食的海贸利润就是开源,蚊子肉也是肉。

    不过郭绍却说出了所有人都没关注的话:“大食人是怎么到兴王府来的?”

    魏仁浦沉吟片刻道:“应该是坐船。”

    郭绍道:“从海上来自然是坐船,关键是相距万里,船要开到咱们这里并不容易。我记得当年南唐国派人坐船从海路北上向辽国求援,近海航行还翻了几次;这大食人的航线比东海遥远,能到达兴王府定有原因。”

    诸臣听罢点头称是,但看起来却不太重视关心。因为航海技术实在对朝廷实在不是特别关键。

    郭绍却对这事儿特别关注……他的角度和见识不同。航海技术或许现在不太重要,但以后很多年就能慢慢影响深远。在郭绍的记忆里,一直到明朝,中国的船队才到达了非洲那边,而且很快就中断了。

    能从阿拉伯航海到东南亚,肯定在造船、航海经验技巧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郭绍的观念,从不对古代中国妄自菲薄,也没有天朝上邦的盲目自大。相比同时期的世界各个文明,大家都落后比烂,他觉得中国还是各方面比较领先开明,算得上文明富庶稳定;但并非所有的东西都是最先进的,很多方面仍旧各有长短。相互学习长处,有助于进步;比如明朝总体强盛先进,在火器等方面仍旧要学习外国,以便跟上大势。

    “左攸兼任礼部,他在岭南,下旨让左攸负责与大食人商议。”郭绍道。

    诸臣以为善,大食人是外邦人,涉及到邦交,不能让曹彬主持,得用京官代表中央出面。

    郭绍很快作出了决定,写了两封信,一封给曹彬,一封给左攸,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态度,让他们负责办妥南方之事。

    ……此时岭南,曹彬部严密控制浈水水陆道路,小心翼翼稳步推进。但实际南汉国的军队战守无方,根本没有袭扰、断粮道等常规的战术努力,周军进展非常顺利。

    不久后,刘继兴派人到周军大营议和。

    来使竟然威胁周军:如果周军继续进攻,就烧毁南汉国皇宫,让周军什么财物都得不到!

    提出的条件是割让韶州以北所有周军占领的地盘,并放弃皇帝称号;周军停止进攻。

    曹彬觉得这条件十分可笑,南汉国的军队表现如此之差,现在要灭其国把握很大,为何还要容忍南汉国的存在?

    他与左攸商议之后,拒绝了南汉国使节的议和条件,并提出新的条件:南汉国主率文武百官主动投降,朝廷仁厚给你封官加爵保有富贵;若是烧毁皇宫国库,则罪加一等,死罪难逃。

    左攸则与大食使者商量贸易诸事。

    先前大食人过来受到了礼遇,接着又派来更为重要的人物,以及雇佣的几个汉人翻译幕僚随行。

    左攸在帐篷内与之相见。那翻译等大食人执礼说完,便道:“左侍郎,他的名字叫xxoo……”

    “啥?”左攸眉头一皱,愣是没听明白,翻译说的名字好像鼻子塞着了一样吐的含混不清的声音。那翻译想了想,又道:“名字的大概发音叫‘帅蛮’。他是大食船队的二号人物,在大食人中说话还是算数的。”

    左攸点点头,这才抱拳向那大食人回礼。

    帅蛮看着左攸,又叽里哇啦地说了一通。左攸听罢转头看向汉人翻译,那人又道:“帅蛮先生大概的意思说,他们来中土是为了做买卖,很和善,没有任何敌意。希望能得到皇帝陛下的保护。”

    左攸道:“大周朝廷重M.ZZwtW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十国千娇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