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场胜算不大的战争,最好的选择就是不打;如果有选择的话。这是古今用兵的原则,战争本来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不过王朴却道:“朝廷的意图,只是收复幽云十六州,而非与辽军分个高低。老臣曾反复推论,只要能迅速攻占幽州城,赢面倒是很大。” 魏仁浦拜道:“臣与王使君商议过方略,有一个方略可行:先以神速趋进幽州;若能尽快攻占城池,等辽军援军一到,周军有大量精锐步兵依托幽州城,便可决战。辽军很难在正面战胜大周主力,更别说夺回幽州城。只要达到这样的情势,大周就能有法子占据幽州之地。关键便在于是否有把握攻占幽州城。” 魏仁浦沉吟道:“幽州是一座雄城,自古易守难攻。不过陛下能半月拿下晋阳……” 昝居润一脸敬意:“陛下诸次率军攻伐,攻无不克。大周军衣甲兵器精良,而今非同往常;辽国骑在中原的头上多年,我国是该与他们较量了!” “你们几个人都觉得北伐时机已到?”郭绍慎重地问道。 王朴道:“突袭幽州是取巧之法,老臣赞同尝试此略,确如魏副使之言,只因陛下多次攻陷雄城……要是以老臣对此大事的考虑,与辽国开战后,拼得是国力。大周可以厚实的国力和人口,与辽国消耗。大国开战,当然是两败俱伤。” 他拱手道:“陛下问时机,臣以为时机已到,又未到。” 郭绍不动声色地看着王朴,随口问:“此话怎讲?” 王朴道:“当此时,大周吞并诸国,国力大增,后方几无后顾之忧;而辽国朝政昏暗内乱仍未结束,正是大周开战的有利时机。 臣又言时机未到,是担心陷入战争后的变数。正如臣的考虑,与辽国之战,可能是长期的消耗战,此时大周国内稍定,一旦没有进展,又大量消耗国力,形势可能不妙……不过,若真能速战速决当然最好。” 郭绍道:“现在大周是攻势,咱们想打就打,想停就停。辽军若是敢进攻,当年先帝北伐撤军后又值朝廷动荡,辽军那时的机会更好。” 魏仁浦赞道:“大周以武立国,何曾惧怕过战事,陛下是继先帝后的明主,幽云十六州失于(后)晋朝,当自陛下之手归复中国(中原一带立国的王朝)。” 第五百九十二章 未问愿不愿意 酉时,郭绍回到了蓄恩殿。当值的宦官王忠躬身把一个册子放到他的面前,为他翻开。上面是郭绍亲笔写的几个女子名字,便是他下令轮流侍寝的妃子。 他略微一想昨晚是谁,便依次在后面的“周宪”名字旁边拿手指一指。 “喏。”王忠倒退着离开了蓄恩殿的书房。 皇宫佳丽无数,郭绍也有好几个妃子了,但他反而觉得好像独身了似的。无论在这座小的蓄恩殿,还是在皇帝的正殿万岁殿,一般都是妃子们临时被送过来歇一晚,或是住几天,她们有属于自己的住处。 因为皇帝要“雨露均沾”,独宠会引发很极端的冲突……那个被独宠的女子把所有人的路都堵死了,必成众矢之的,会发生什么事就难以预测。有人长期和郭绍住在一起也不好,在那个妃子的眼皮底下临幸别的妇人,本身就是让人难受的事。 整个皇城,就算是宣佑门里面的后宫,几乎就是一个“衙门”。不过,历代皇帝经营出了这样的格局,总是有其道理……不是人情,而是各种各样的欲望。 郭绍走到柜子旁边,拿出了几个琉璃瓶。接着翻开一本册子,随手画了一个简单的表格。 他把几根棉麻搓成的绳子小心地拜访在一个木盘子里,又在旁边放上一把直尺;然后起身从铜制灯架上取下一根红烛,把几根绳子一起点燃。 “啪”地一声,一只沙漏被倒了过来。盛满沙子的一端变成了上端,细沙“沙沙沙……”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