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国千娇

十国千娇 第280节


人,杨业要是替咱们说话……极可能两头得罪,他不会干这种事。”

    众人听罢一筹莫展。

    赵匡胤道:“我倒觉得,和杨业同在侍卫司的冯进珂应该会愿意为咱们说话。”

    李继勋问道:“赵兄认识那个冯进珂?”

    赵匡胤摇头道:“不认识,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

    众人一听,都好奇地转头看着赵匡胤的黑脸,想知道为什么要找这个不认识的人。

    赵匡胤道:“我只是揣测北汉侍卫司的人事布局。北汉的文武制度,是继承了(后)汉朝;而大周太祖也是(后)汉朝的武将,大周朝廷也与北汉有相通之处……北汉国的掌兵衙门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殿前司,所以侍卫司的兵权尤重。

    在兵权最重的侍卫司,高层大将不可能一个鼻孔出气,不然北汉主不能安心。因此我猜测,杨业和冯进珂不是一路人。

    北汉的大将武将不少,北汉主却专门让杨业姓刘,我以为除了拉拢安抚、北汉主心底对此人多少有点提防心。那么和杨业在同等位置的冯进珂,是北汉主专门安插制衡的可能,就更大了。”

    李继勋听了一会儿,觉得此中关系复杂,更加对赵匡胤有敬畏之心……李继勋比赵匡胤年龄大,现在他更不敢做大哥了,赵匡胤的心智并非不是一般武将;李继勋觉得退一步,尊称赵匡胤为兄,是明智的做法。

    赵匡胤道:“我先找个机会拜访,与冯进珂谈谈便知。”

    ……两天后,赵匡胤拜访冯府,立刻就被接待了。

    虽然赵匡胤在北汉国职位不高,现在也没实力了,但挡不住他曾经地位高、有名气。名气就能叫他被人高看一眼,哪怕是侍卫司大将也愿意接待。

    及至客厅,上茶、寒暄,一番客套。

    赵匡胤便径直说道:“末将听闻,陛下(国主)欲将末将押解周国,以此议和。”

    “本将确是听闻过风声。”冯进珂点头道。

    赵匡胤观之,冯进珂并无厌烦的表情。赵匡胤觉得就这样直接说明来意,反而更好;本来就没交情的人,若是太多奉承和无用的话,会叫人家摸不着来路……不知道你想干嘛,就会有提防心。

    直接说明有求于人,对方反而懂了路数,交情依旧没有,但会坦诚不少。

    赵匡胤想罢,便道:“末将有不情之请,想请冯将军在陛下面前,进几句忠言。”

    冯进珂淡定问道:“赵将军何以独独来找本将?”

    赵匡胤道:“听闻冯将军是陛下最忠心的大将,这番话得要忠臣才敢说。”

    “本将自是一心报效国家。”冯进珂坦然接受了吹捧,又问,“可本将与你本无交情,为何要替赵将军说话?”

    赵匡胤道:“冯将军不仅是替末将说话,也是为国家着想。”

    冯进珂饶有兴致,言辞干脆:“愿闻其详。”

    赵匡胤道:“国家之间征伐大事,岂能因这点小事而改变?若周国一心想用兵,就算将我送过去,也不会改变他们的决定。冯将军应知,此事对北汉国没有半点好处……只有坏处,便是未战先示弱。

    其次,辽国尚未与周国示好,我国先向敌国示好,将辽国置于何地?”

    冯进珂沉吟片刻,说道:“赵将军所言,前者我很赞同,没有什么好处。不过后者倒不用计较,辽国不是一两次看咱们不顺眼;他们在后面给咱们支持,也不是因为关系好,而是相互利用罢了。”

    赵匡胤抱拳道:“冯将军英明之见。还有一个最要紧的利害干系,朝廷不能不考虑。

    周强汉弱、周大汉小,话虽不中听,却是显而易见。今日若陛下示弱、示好,叫臣民们何去何从?我国与周国虽为敌国,交战多年,但两国官民皆为汉人,一旦关系放松,不利的是弱国……难免有一些人为将为官,不过为升官发财、荣华富贵,现在可以为我国效力,今后为何不能为周国效命?

    一旦议和,缓解关系来往,要是有奸细趁虚而入,拉拢、煽动、劝说军民,恐怕会有倒戈相向的风险。”

    冯进珂听罢良久沉默了。

    赵匡胤留意观察了一眼,当下便不再多言。

    过了好一会儿,冯进珂才道:“我一个武将,不便对国事指手画脚。不过朝中司空郭元为与我交好,这事儿我与他说说。若是他认为有理,上书进言陛下,必能凑效。”

    赵匡胤听罢,起身道:“大恩不敢忘。冯将军军务繁忙,末将便不多叨扰了。”

    ……果然不多久,北汉主就明确拒绝了交出赵匡胤的事。并且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是大周的武将受到了不公的对待,到北汉来,朝廷随时诚意款待云云。

    ……

    周朝廷出主意的人是魏仁溥。东京得到消息,又一次在谈判上失败;不过朝廷再一次采用了老办法(耍流氓),谈不赢就要动手。

    魏仁溥m.zzWTw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十国千娇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