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封试探电报,也是变相向中央表明自己的身份另外一种手段。证明自己并没有被俘后叛变,充作日军的特务。因为领袖的家庭事情,就算是他在延安生活、工作过一段时间,也不可能会了解。 而且领袖与那位后来的旗手结婚的时候,他已经被调到一二九师工作,根本不可能了解。要是连领袖的私事,能在通讯手段还极为落后的眼下中国都传的满天下都是,连一个小小的连长都知道。 那么中共根本就不可能在形势严酷之下,存活下来。领导人早就让人一锅端了,那还能发展、壮大?而且日军情报部门也没有那么神通广大,能在那么严密的防范之下,在可利用资源相对国民政府更少的情况之下,还将触角伸到领袖身边。 杨震相信这封电报上涉及机密的事情,中央自然会分得清轻重缓急,给自己一个相对满意的答复的。至于电报上的那些杨震原本远不够级别接触机密,为什么他会这么清楚,杨震今后自然会解释清楚。 所以经过慎重的思考,那封让军委通讯部门首长想笑又不敢笑的电报便出炉了。当然为了维护领袖的尊严,虽然这个时候那位旗手还远没有后来的张扬,但为了谨慎起见所以这封电报依旧是杨震亲自翻译成密码的。 等接到中央再次回电后,见到电报上的内容,杨震一直悬着的心才真正的放下。季青抵达延安,并得到了领袖与总司令的亲自接待,这件在杨震看来几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居然成功了,杨震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直到接到季青的亲笔电报,杨震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不过在知道自己记忆中的偏差差点没有害的人家被自己人处决掉,就算脸皮已经锻炼的极厚,杨震也多少有些愧疚。 要不是幸好李荆璞在一二零师工作,其时正好随同一二零师抵达冀中军区。急于打听抗联的音讯,及时赶到从刑场上救下季青,恐怕季青就真的被自己害死了。正是这个愧疚,才让杨震在中央提出留季青在中央东北工委工作的要求之后,想也没有想的便同意了。 并且在中央提出留季青在中央工作后,曾再三向中央陈述季青在五军中的表现,加上季青本人出色的才干,使得季青极为受到领袖的器重。 尽管受到那位原来驻共产国际副代表屡次打击,但在领袖力保之下却依旧地位稳固。整风中几次遇到审查,都是领袖亲自担保得以过关。 甚至将那位一项以整人著称,爱整风运动中掌中央生杀大权的社会部长排挤出延安。从而避免了杨震所知道历史上悲惨连续蹲了中苏两国半辈子监狱的悲惨命运。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接到中央的第二封电报后,在确定了季青的确抵达延安,恢复了一直孤悬东北的抗联与中央的直线联系,杨震立即将这个消息电告在江北谈判的总指挥。 杨震将中央第二封回电中除了关于某些事情特殊的答复之外,其余的决定几乎原封不动的转发给总指挥。并告之中央方面已经开始与苏方沟通,争取能够通过苏联方面建立与抗联直接联系的一条陆路交通线。 并已经决定与苏方联系,准备调派一批在苏联学习、修养的干部,前来抗联实地考察。希望他能在与苏方谈判中双管齐下,配合中央行动。 接到杨震转达的季青已经抵达延安,二路军与中央终于恢复了电台联系的消息之后,虽然因为一天都与苏方磨牙以及向对方展示杨震设计的武器威力,已经相当疲劳,此时刚刚休息却又被唤起的总指挥当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自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撤回国后,便与中央失去联络的总指挥曾经几次请求苏方协助沟通,却一直没有得到答复。在经历过一次次,几乎已经数不清的失望过后,如今虽然没有能恢复陆上交通线,但电台联系却终于沟通,怎么又能不让总指挥激动? 看着一贯稳重,今天却少见的情绪外泄,就算形势再紧张也没有过如此失态的丈夫,知道丈夫心中想着什么的总指挥夫人在为丈夫高兴的同时,也不禁更是佩服杨震。 总指挥数次过江的原因,自参加抗联后一直在二路军总部工作的夫人自然很清楚。对于丈夫一次次的碰壁,自结婚以来也很清楚。如今那个年轻人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做到了丈夫一直想做,但却始终未能做到的事情,的确很是让人钦佩。 被杨震这封电报从睡梦中拎起来的总指挥,此时哪还有半分的睡意。急忙的穿上衣服,就要喊警卫员准备出去找苏方代表,远东军区内务部那位中文名字叫做王新林的少将。 却不想正要出门的时候却被夫人拦住。见到丈夫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夫人笑了笑指了指墙上的挂钟道:“你也不看看现在几点了。你这个时间去找人,上哪找去?” 见到夫人指着时钟上显示的时间不过午夜十二时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