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七百一十九章人人有衣穿


置,前面印着‘倭国’,后面印着‘尿素’,所以当时被称为尿素袋,因为裤子的材料既结实,又柔软,所以在当时很受欢迎,是一种比较时髦的裤子。

    这一段轶事如今回想起来,让人觉得既心酸,又荒唐,然而华夏人民就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勤劳能干的双手,慢慢地把华夏国建设的越来越富强,待到赵无忌穿越的时候,华夏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有数的先进发达国家之一了。

    在如今的大明,布料依旧是一种相对比较贵重的物资,普通的人家,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给家中的男人做一身衣衫,而穿不起衣服的百姓也是大有人在,为数不少。

    赵无忌与莫土司闲聊的时候,曾无意听莫土司说过,在钦州,很多贫困的山民,家中只有一套破破烂烂的衣服,就是这样的破烂衣服,家中也才只有一套。

    一家人平时就用草叶什么的遮住身上,待到不得不进城,或是什么重要的日子,才会把衣服交给某一个人,让他穿出去接人待物,去办事,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便是在城里,也有很多穷人家中好几个人,却也只有一套衣服,一套被褥。

    赵无忌当时听了,心中非常感慨。

    手工业能创造出的物资,毕竟只是有限,远远不能普及到每一个人身上。

    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用机器代替了人力,从而生产出了数量极大丰富的各种产品,满足了百姓们的生活需要,使得百姓们的生活品质大大提高。

    赵无忌既然研制出了先进的纺织机,他便打算以此为开端,走薄利多销的路子,用尽可能低的价格,去满足大明百姓在穿着上的需求,提高大明百姓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白居易曾有首诗《卖炭翁》,里面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生动地写出了卖炭翁既怕天冷冻坏自己,又担心天不冷,自己炭火卖不出价的矛盾心理。

    而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生产出大量的棉布,把布匹的价格大大地降低下去,让每一个人都买得起布,穿的起暖和的衣服,充满尊严地活着,不更必担心天冷会被冻死,这就是赵无忌建立纺织工坊时的理想。

    想起以后大明百姓人人都有漂亮衣服穿的场景,赵无忌的心情不禁也有些激动起来,他对着面前的大片空地豪迈地一挥手,“本官的目标,便是用这里生产的布匹,来做成衣衫,穿在每一个大明百姓的身上!让大明百姓人人有衣穿!”

    顾炎武和商敬石听了,心情都是十分的激动,商敬石拱手说道:“大人此举,利国利民,善莫大焉,属下有一事不明,敢问大人,将来准备把这些布匹降到什么样的价位?”

    “纺织工坊,三五年内,本官不打算赚多少钱,比成本价稍高便可出货,这样一来的话,应该能把棉布的价格降到市面上的五成左右。”赵无忌想了想,说道。

    纺织机器还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待到纺织机的技术基本成熟,赵无忌打算把驱动机器的动力从人力改为蒸汽机。

    如此成本应该还能降得更低,不过受蒸汽机研制进度的影响,这一点短期内还无法实现。

    在将来的几年之内,以水力驱动纺织机,是比较现实的纺织机改进方案,同样可以大大地降低棉布的成本。

    “若是五成的话,咱们纺织工坊生产出来的布匹,价格可不是比印度布还要便宜两成!”顾炎武挑了挑眉毛,问道。

    赵无忌嗯了一声,“印度布之所以便宜,一来是因为印度的气候和土壤,适合种植棉花,所以他们那里棉花便宜,相应也降低了棉布的成本,再一个他们用工成本很低,他们的雇工是那些莫卧儿人,除了这两者之外,不列颠人并无什么出奇之处,他们的织机和纺机,技术水平比江南那些布行世家手中的织机,都差得很远。”

    “所以将来纺织工坊建成后,安全和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到重中之重,一定不能懈怠,万万不可把这些织机的秘密泄露出去,被那些洋人得到。”

    “本官留给纺织工坊一千亩地,这其中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土地,是用来建造这些纺织工人的住所,此外,那里里也要建设相应的酒楼,粮行,肉铺等场所,为这些纺织工人服务。”

    “本官打算,凡是招募而来的纺织工人,本官可以给他们一个较高的薪水,但是在至少十年之内,他们不得离开此地,与外界的一切书信往来,也必须得到严格的检查,以防泄密。”赵无忌斩钉截铁地说道。

M.zZwTW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明末之力挽狂澜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