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他在忙碌什么,但已经习惯了对林逾的信任,观望片刻,他也沉默地站在一旁,等待林逾的反应。 对于高持的提议,人群里开始小声讨论起来。 怂恿大家一起弃权的主张是林逾提的。 他给出的理由是“拆屋效应”,指挥系的大家都很了解这一理论,知道越是过分的要求越不可能得到主考方的同意,最终趋向折中时才有可能达成真正的目的。 因此高持也效仿林逾,立足于“拆屋效应”,以一起弃权为“屋顶”,暂停直播为“开窗”。 这样的提案的确很有可能得到指挥系的认可。 但他并不知道自己也成了林逾的一枚棋。 林逾的确在应用“拆屋效应”,只是他选择的“屋顶”远比高持更加大胆。 谨慎小心的指挥系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怂恿的? 八十一名指挥,没一个不是人精。想要组织一场浩浩荡荡的反抗,至少要半数以上的指挥愿意豁出去参与。 而且谁也不能打包票,四十多名指挥的声音就一定能引起主考方的重视。毕竟主考官里还有佐伊·艾尔这样坚决维护规则的存在,考生们一旦过激,反而可能激起她更大的不满。 毕竟佐伊是能一把掐住考生咽喉的。 所以林逾的目标并不是这些指挥。 而是不会被佐伊掐住咽喉,不受规则制约,却能最大化影响规则的观众。 其实指挥和观众是一样的。 十个指挥里或许能有一个人认可并发声,可ta会被镇压,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然而同比例之下,一亿个观众里就有一千万会发声。 即使减少到一百万、十万、一万—— 每人发送十条弹幕,也足够在主考方岌岌可危的心理防线上重重地再踹一脚。 因此,林逾选择的“屋顶”是“开除所有考生”,留下的“开窗”则是“对反抗的考生予以处罚”。 处罚吧。 就把这些捣乱的考生罚去实地考区。 考生的声音不被重视的话,就让他们听听更加激烈的声音。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 而林逾彻底懂得了如何运用这把剑。 以高持的演讲为饵,他将钓起更多的利剑,一起杀向高高在上的主考方,和某个背地里不敢见人的元凶。 在仅他可见的光子屏幕上,林逾正匿名发送着一条又一条的拱火弹幕: [“这真的没法忍啊”] [“高持是在公开挑衅主考方了吧,主考方这还不管,别太演了”] [“之前是哪位说过,把这些闹事的考生全部开除了怎么样?”]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