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将这些事告诉狸奴,则是希望狸奴能在燕国保全自己。 至于报仇,是他作为长子、长兄的责任,不该由弟弟们背负。 重奕还不知道,宋佩瑜知晓宋良辞之死的更多内情后,想去燕国的决心正空前坚决。 宋佩瑜已经暗中决定,就算永和帝不打算让肃王或者重奕去燕国以身犯险,他也要主动上折子,请求去赴燕国的邀请。 重奕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想去燕国的心思就格外迫切,半点都不比宋佩瑜差。 永和帝望着燕国送来的信陷入沉思。 从燕国与黎国、卫国在曾镇争夺金矿,将近两年不停增兵,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最后却血本无归,导致燕国元气大伤后。 燕国对待赵国的态度,就失去长久以来的强硬。 等到永和五年,赵国将卫国变成卫郡,东梁与西梁都主动对赵国表示臣服。 不仅来往于奇货城的游商越来越多,连带着奇货城周边,但凡是有水泥路的地方,都变得空前繁华,近些年甚至有小江南之称。 燕国权衡各种利弊后,一改永和帝称帝初期,年年往赵燕边境增兵,甚至在永和帝寿辰都要专门派使臣来找永和帝不痛快的行为。 对于燕国来说,想要买燕国没有的东西,只有两个选择。 要不从奇货城或者顺着赵国的水泥路买燕国没有的东西,以远远低于从前的价格、花费和时间带回燕国。 要不然,就要远行江南去买燕国没有的东西,无论是买东西的花费还是路上的花费都要提升至少六七倍。 赵燕边境的情况,从燕国年年增兵,赵国不得不保持与燕国相同的频率增兵,到燕国开始年年撤兵,赵国也逐渐空出余地在赵燕边境换防。 从永和八年开始,燕国就屡次朝赵国示好。 燕国连示好都是那么高高在上,永和帝明显能从孝帝的亲笔信上感受得到,孝帝是勉为其难的接受他与对方成为相同的身份,屈尊与他示好。 所以永和帝从来都没理会过孝帝。 孝帝在信上写了什么,永和帝都是个无情的阅字,也从来都不会亲自给孝帝回信。 孝帝只给永和帝写过两封信,就停止了这个愚蠢的行为。 后面再从燕国来赵国的信,基本都是两国鸿胪寺在交流。 如今见到这封燕国孝帝请赵国皇族与宋氏的人去燕国,见证燕国册立太子仪式的邀请,永和帝竟然没觉得太意外。 他不认为燕国会愚蠢到,等赵国皇族与宋氏的人到了燕国的地界后,就对赵国皇族和宋氏的人动手。 赵燕边境刚增的那五万西梁军,可都是常年与外族对拼的精兵。 除非孝帝已经做好准备,要与赵国全面开战,否则绝对不会做这等蠢事。 永和帝大致在心中分析过利弊后,抬起眼皮看向重奕,以笃定的口吻道,你想与狸奴同去? 重奕大大方方的点头承认,我们不会在燕国久留。 永和帝哼笑,这不是废话,重奕想要在燕国久留,燕国也不会欢迎,说不定还会主动下逐客令。 肃王端着酒杯,左看看重奕,右看看永和帝,主动打了个圆场。 他能理解重奕想要带着宋佩瑜暂时离开咸阳的心思。 也许是因为重奕三十之年将近,最近宋府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叫宋佩瑜回去。 就算肃王能在勤政殿见到重奕后,已经不怎么去东宫,也有所耳闻。 只说这个月,今日是三月十五,整个上半月,宋佩瑜似乎只在宫中留宿三日。 朱雀的日子确实过于难熬了些。 肃王唏嘘的摇了摇头,转头看向永和帝。 他更能理解永和帝。 连他都舍不得重奕离开咸阳,更何况是兄长。 之前说什么都不肯让重奕带着宋佩瑜去平定吐谷浑之乱,也是因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况且重奕前科累累,等到战事平息后,恐怕又要在外面流连,说什么都不肯回咸阳。 如今去燕国之事,一来,不是重奕想留多久就能留多久,二来,如今已经十分接近重奕心心念念的日子。 到了日子后,说不定重奕才是那个最着急回咸阳的人。 不知不觉间已经完全倒戈向重奕的肃王,开口就是永和帝不爱听的话,不如让朱雀和狸奴去看看燕国的诚意。 永和帝敲了敲桌子,不满的看向给他拖后腿的肃王。 其实他心中早就有了答案,只是不甘心那么轻易的说出来。 如今肃王也向着朱雀说话,反倒像他有意为难朱雀似的。 重奕答应永和帝从燕国回来后,就将落下的武学课双倍补给小郡王们,终于从永和帝口中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翌日,永和帝在大朝会上,将燕国送来的信当众拿出来,没有说他已经决定让重奕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