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比起执掌三军威望隆重的国公爷,北镇抚司正六品的百户,实在有些相形见绌。 “唉,太子殿下昨夜批了一晚上的奏章,还未睡上半个时辰,便就起身了。 为了北镇抚司的这桩事,连下了三道旨意。 之后服了安神的丹药都静不了心。 看得咱家甚至心疼,只恨自己不能为主子分忧。” 蓝袍官宦轻叹一声,拿捏姿态道: “那三道旨意,一道给黑龙台的两位指挥使,一道给三法司,一道……正在出城的路上。 既然兵部的徐侍郎,还有刑部的张主事、郑主事……你们都在。 干脆一并听旨,省得咱家再跑一趟。” 徐颎眼皮猛地一跳。 心里念头纷呈。 东宫一天之内出了三道谕旨? 太子殿下是动怒了? 依照内侍所言。 最后的那道谕旨。 快马加鞭出城送去? 定然是呈于进京的凉国公。 却不知太子这一回准备怎么做? 十九年前的宗平南,表面是无名小卒开罪国公府,实则乃儒门文官与将种勋贵之争。 当时,为了打压边关武人的跋扈气焰。 由一位阁老亲自出面,力保宗平南。 三支卫军闹得不可开交,公然擂鼓鸣金数日,声势极为浩大。 最后还是太子说和,双方各退一步。 宗平南被夺去武状元,放到招摇山做一名小卒。 国公府不再追究,就此作罢。 回顾往昔,此时此刻,岂非恰如彼时彼刻? “那辽东泥腿子的分量,怎么比得过国公爷。 三道谕旨,其一必然是呵斥黑龙台、其二是责令三法司严审、其三是安抚凉国公。” 徐颎眸光一闪,顿觉松了一口气。 若东宫保持这个态度,那他率先去做国公府的马前卒。 等于博对了。 姜尚书也怪罪不了。 兴许国公爷进京之后,还会召见自己。 好混个脸熟,攀附关系。 “诸位大人请接旨。” 蓝袍宦官清了清嗓子,当众打开谕旨,郑重其事道: “奉天承运,太子敕曰。” 听到开头八个字,徐颎眼中掠过喜色。 因为无论是圣人圣旨,或者太子谕旨,都有严格规制。 若是“诏曰”,其意为昭告天下,乃重大政事才会启用。 若是“制曰”,便针对百官宣示,表达隆恩浩荡,多为加官进爵,赏赐之时。 可若用“敕曰”二字,那就隐含告诫,敲打之意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