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世祖

第824节


事,赵相以为如何?”

    赵普去职之后,政事堂的人员并没有太明显变动,人还是那些人,但在平静的表面下,那些深刻的变动确实难以避免的。

    一个接近二十年的宰相卸任,会给朝廷中枢造成怎样的影响,仅冲着这个年限,就该给个尊重。之所以能够平稳过渡,一是刘皇帝在上边盯着,二是太子在中间看着,三则是下边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所预料。

    不得不说,榆林乱事正酣,朝廷中枢却发生了巨大的权力变动,还是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的。至少,有一大波官僚,在上面没了赵普之后,竟有些不习惯,甚至造成了一些政务处置的迟误。

    当然,官僚们的适应能力是极强的,短暂的混乱之后,一切又迅速回到正轨,朝廷的各项典章制度还是很完善的,人的因素固然很重要,但规矩同样重要,如今的大汉,也不会因为少了任何一个人,就出现大问题,嗯,刘皇帝与太子例外。

    同时,赵普的去职,也不仅仅干系到他本身,还代表着他那一派的政治势力也将受到影响,他二十年积攒政治资源也相应地发生着不为人知的变化。

    说得大点,甚至能影响到整个庶族政治阶级的利益,毕竟,在过去的二十年,在对勋贵的限制与打压上,赵普可是被放在台面上的一面旗帜。

    而在赵普离任的之后,也让朝廷内部太多人,包括勋贵与官僚,同时看到了更多的机会,蛋糕就这么大,过去赵普强势,又有皇帝与太子的支持,自然享用不尽。

    如今,人走茶凉,影响固然还在,但逐渐减弱,是必然的趋势。都是食肉的饕餮,也该轮到其他人了。

    在这一个多月间,政事堂的氛围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碧海起波澜,静潭生涟漪,很关键的一点,赵普之后,谁能继之?

    首相的位置,谁不想做?至少太子刘旸就知道,眼前的赵匡义就十分渴求这个位置,赵普在时,众臣蛰伏,卢多逊死后,更无人敢亮明旗帜与之作对。

    但是,时代变了,刘皇帝把一座大山搬开了,死水也能起微澜,更何况是朝廷这种是非之地。

    关于新首相的人选,刘旸不可能不关注,甚至做些考虑,为此还直接询问过刘皇帝的意见。而刘皇帝的回答,却有些耐人寻味。

    刘皇帝的原话是:赵普只有一个,大汉也不需要一个新的赵普,你也不需要。

    刘旸若有所得,但初时仍旧不解,但在萧妃的帮忙分析下,方才慢慢回过味来。经过辉煌却颇不平静的开宝二十载之后,不论是刘皇帝还是朝廷,都已经不需要一个赵普式的权相了,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权久必生比弊端,刘皇帝也老了,他在能压得住,他若不在,刘旸也尚可,但刘旸之后呢,那一切就未知了。

    因此,赵普的治政,只能成为一种特例,赵普之后,绝不容许再出现一位,这甚至是可以写入宗法皇典的。

    当然,宰相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刘皇帝也不会像朱老八那样因噎废食,彻底废除宰相制度。相反,对于政事堂,对于宰相的权力,当有更进一步的划分。

    或许不会像乾祐时代那样,三两年换一个,但宰相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会是一个基本原则,稳定也是一个必要前提。

    而即便后知后觉,刘旸也意识到了,朝廷确实要翻开新一页的篇章了,赵普的“专权”时代,彻底结束,迎来的,将是宰相共治时代。

    同时,刘旸也有种不可明言的感触,那就是刘皇帝已经开始在为后事做铺垫了……

    对此,刘旸也是心生感慨,他此前,还在考虑,如今政事堂中的诸多宰臣,谁能担当那千钧重担。由于赵妃的关系,刘旸心里自然属意赵匡义的,他年富力强,且政务练达,勤勉认真,几乎是个完美的宰相模板。

    但是,刘旸也清楚,赵匡义上位的希望并不大,别说他心中有几分顾忌,就是刘皇帝那边,就不会同意,相反,论资历、论能力、论威望,宋琪的机会要大些。

    不过,这些思考,随着刘皇帝的态度摆出来,只形成一个结论,刘旸想多了。不过,这也不是没有好处,那就是谁都没得做,这样还能更平衡些。

    当然,蛇无头不行,在政事堂亦然,总需要一个能够拍板做主,抑或协调平衡的角色,这个角色,最适合的莫M.ZzWtw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汉世祖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