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世祖

第393节


过分简单。可以说,孟昶用了近二十年,树立的勤俭、爱民的形象,就在这两三年中彻底崩塌。

    比起原本的历史上,要严重得多,至少在旧历史被宋亡国,举家北迁之时,蜀人多怜之。然而如今,骂都是轻的,这几年间,两川各地,前前后后,发生了二十余次民乱,抗税抗捐的行为,屡屡发生,而后蜀朝廷的做法,只有不断地调兵遣将,消灭、镇压。

    两次北进,一次北御,都以失败告终,带后蜀朝廷的恶劣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蜀廷也不得不急赋繁征,以济眼下之急,造成的后果便是,恶性循环,蜀国政治民情,越发崩坏。

    当然,造成蜀国混乱的,除了朝廷之外,还有一大堆的推手,北汉的间谍唯恐不乱,勾结的官吏放任,官僚、地主、富商大肆侵掠民产民财,以肥己身……

    但是,不管朝政有多黑暗,两川有多混乱,成都还是那般繁荣,喧嚣依旧。不过,这是种异常的繁荣,是个人都能感受到弥漫在城池上空的紧张气氛,似乌云一般压抑,令人心生阴霾。

    普通的百姓,日子越发难过,粮食的价格在上涨,面有菜色,治安在不断恶化,坊市冲突频发,往来行旅难见开颜。成都周边,失地破产的难民在增多,不断地聚集,不断地被驱散,看不到希望。

    “米价又涨了!”一间米铺前,传出一阵哀叹。

    铺面前,排着二十来人的队伍,都是普通百姓,或携袋,或背篓,探头望着那新写的米价木牌,都不由发出怨声。

    斗米二十七钱!

    比起当年,足涨了六七倍,即便与秦凤大战之前相比,也翻了一番,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价格指的还是铜钱,那些杂钱、铁钱,价格还要另算,要是从北方传入的“乾祐通宝”,倒可便宜些。蜀内缺铜,在汉蜀和议签订后,财政压力愈大,后蜀朝廷加铸了一大批的铁钱,用于流通,所造成的结果,便是经济日益崩坏,钱贱物贵。

    相较于购粮百姓的怨叹,店铺的主人,却不免露出开怀的笑容。这世间总是平衡的,有人哭就有人笑,做粮食生意的人,永远不会担心粮价高昂,至于民间疾苦,百姓生计,那是朝廷该考虑的问题,与他这粮商无关。

    “都排好队,准备好钱,不要挤,不许捣乱!”几名壮实的汉子护在铺前,维护着秩序,恶狠狠地盯着购粮的百姓,就像看阶级敌人一般。

    排队的人,基本都老老实实的,或依言准备,或做好舍米购粟的打算,或盘算了下随身的钱资主动离去。不过,粮价上涨带来的影响,是很直观的,离去的人或有,但有更多的人拿着麻袋,闻讯而来。争购粮食,逐渐在城内蔓延……

    “再这般下去,成都士民,连饱腹都做不到了!”一间酒肆内,几名士子愁饮淡酒,闻得城中争购粮食的情况,一人不由感慨道。

    这些年轻士子,乃是官学学生,平日里,难免呼朋唤友,清谈国事,畅论时局。随着后蜀政治逐渐崩坏,少不了有识之士,痛心疾首,有心呼吁改善,然往往力不从心。

    “已经难以果腹了!”一人更加愤慨地道:“粮价高昂,流民滋生,民情汹涌,朝廷为何就无所作为。民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么浅显的道理,朝堂诸公难道不懂吗?”

    “那些奸商哄抬粮价,官府为何不管?蜀中缺粮,朝廷就该拿出有效政策,打击奸商,禁止粮食酿酒,开仓放粮,平抑价格!”一人饮尽杯中酒水,酒杯用力地落在食案上,怒声道。

    “这些奸商背后,站着的,可少不了朝廷高官,他们哪里会管?又哪里管得了?”闻之,另外一人愤懑道:“至于朝廷官粮,要养官,要养军,要支持平叛,还要向北汉进贡,哪里顾得上黎民黔首!”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M.Zzwtw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汉世祖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