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指挥下,被裹成半个木乃伊的马文华,极其费事的用左手做出一个大c的形状。 “做不动了吗?”王海洋问。 患者点点头。 “怎么样?”这次问的不仅有患者家属,还有霍从军。 “还是很不错的。”王海洋咳咳了两声,道:“咱们再做个指尖对捏。” “指腹对捏。” “侧捏。” 王海洋做了一轮测试,越做越是惊讶。 手部肌腱缝合的预后,最麻烦也最重要的是两点,一个是肌腱黏连,一个是肌腱断裂。 肌腱黏连会限制手的功能,肌腱断裂更容易理解了,缝好的肌腱裂开了,自然是一点功能都发挥不出来了。 对于手外科的医生们来说,麻烦的不是两点中的任何一点,麻烦在于两者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单独想解决肌腱黏连的问题很容易,越早让手开始活动,黏连的问题就越小,因为黏连是逐步发生的,拖延的时间越久,黏连就越严重。 解决肌腱断裂也很容易,越晚让手开始活动,断裂的几率就越小,因为肌腱是逐步长起来的,拖延的时间越久,长的就越结实。 于是,肌腱黏连和肌腱断裂,就变成了相悖的两个后遗症了。 早活动,解决黏连问题,增加断裂风险——裂了就得二进宫,还不一定能再缝合适。 晚活动,断裂的几率小了,黏连问题严重,很多手都不能正常使用了。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手外科在两条路线上拼命尝试。最初很多手足外科的医生,设想像是器官移植那样,能够找到一种防止黏连的药物,或者得到一种降低黏连的敷料,从而减少肌腱断裂的风险的同时,又不至于肌腱黏连。但是,始终都没有决定性的药物出现。 于是,早活动,增加肌腱缝合的强度,在很多年里变成了唯一的路线。 tang法又是其中走的最远的一种。 它采用三股线缝合,使得缝合的强度大增,从而能够更早的开始活动。 王海洋喜欢的kessler法和双kessler法,通常在术后48小时,最早36小时的时候,开始被动活动,3天以后,开始尝试主动活动,即使如此,还是有20%的肌腱会断掉。 tang法却是强调在24小时以后,就开始主动活动。 王海洋以前看过手术,却没有观察过tang法缝合的患者的预后。 而就此时看来,凌然操作的tang法缝合的患者的预后,显然要好很多。 “我们手外科啊,一直强调早期活动。”王海洋面对病人,同时也是给霍从军说明,道:“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早期的活动能力越强,手的功能恢复就越好,但是,具体能多好,我们也不能肯定。” 后一句,他给病人打了个预防针,又道:“一定要听从医嘱,最后的恢复情况,既与你的肌腱既有状态有关,与缝合的好坏有关,也与你的复健情况有关,复健尤其重要。” “那咱们这个缝合的,究竟怎么样?”年纪较大的家属,始终对凌然有些疑虑,毕竟,在他印象里面,医生都是越老越好的,就像面前的专家这样。 王海洋笑笑,很有经验的反问:“你们期望能恢复到什么程度?” “那肯定是希望好一点。”患者家属迟疑了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