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没办法,谁让腾飞集团崛起的太快,太猛,而手上的歼教—7max和真龙系列验证机又不计代价的坚持多年,外人或许只是看到腾飞集团在拼命的亏钱,然而业内人士却很清楚,只要腾飞集团能够咬着牙熬过这个时段,将几个机型的技术积累达到成熟,最终将收获难以想象的巨大利益。 不说别的,成功集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若不是早年坚持不懈的在歼—7上持续发力,并且深挖歼—9的技术潜能,怎么可能在十号工程上开花结果。 所以包括成功集团在内,国内众多的航空制造企业对腾飞集团的态度就很明确了,高难度制造跟腾飞集团该合作合作,但涉及到飞行器,尤其是战斗机的基础研发,对不起,我们自己可以,您腾飞集团还是哪凉快哪呆着去。 当然这么做也就是能阻挡腾飞集团进军军用战斗机一时,不可能拦人家一辈子,国内的航空制造企业当然也清楚这一点,问题是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又不是干一辈子,一两个任期就走人了,只要能在自己当政期间压住腾飞集团,之后即便洪水滔天又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有和成功集团这样无奈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自然就有全心全意拥抱腾飞集团的,就比如说西北航空制造厂,就把旗下fbc—1和轰6两大支柱军机完全开放给腾飞集团,收获自然是杠杠的。 毕竟腾飞集团的航空器基础研发并不弱,其他不说,在棉花这个地方除了腾飞集团的航发制造厂闻名业界之外,哪里的风洞设施同样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而其中近些年的新项目不少都是腾飞集团参与投资建设的,以此为契机腾飞集团积累了大量的飞行器试验数据。 不然腾飞集团的jsnb系列航空航天工业设计系统怎么可能每隔三年就会更新新版本,没有强有力的基础研究作支撑怎么可能! 然而这一切与东北航空集团似乎都搭不上边儿,没办法,作为国内航空工业的发源地和老大哥,东北航空集团的产业配套完善的令人发指,人家完全可以关起门来自己搞。 所以这些年来东北航空集团和成功集团和腾飞集团为核心的航空产业联盟竞争的是相当激烈。 哪怕是偶尔双方会在上级的协调下,在某些领域进行有限度的合作,却也没改变双方剑拔弩张的形式。 然而这一切随着十号工程顺利首飞,作为备用机的歼—8改进型彻底下马,以及东北航空集团在组装俄国进口苏—27时表现出的诸多质量和管理问题,令上级不得不重视东北航空集团存在的问题。 于是在港岛正式回归后的两个月,成功集团董事长兼党高官黄峰被上级调任东北航空集团,任总经理兼党高官。 黄峰那是什么人? 早年可是跟庄建业在腾飞集团搭班子的老伙计,后来领导腾飞集团走出低谷的悍将。 属于业内实干型的改革牛人! 无论是眼光还是手段那都是一等一的存在,所以黄峰走马上任没多久就找到了东北航空集团的症结所在,那便是国企的通病,体制僵化。 而打破这种僵化体制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入新鲜血液,实现优胜劣汰,良性竞争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