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上挑衅,他就要谁好看! 敢到老子的地盘上抢劫?直接抄你老窝,烧你房子! 北元他都收拾了,还收拾不了一下小小的岛国? 朱棣下定决心要收拾谁,注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高举轻放。拳头砸下来,绝对一下见血。况且,对于在他登基之后,始终没来朝贺的日本,朱棣很是看不顺眼。 看不顺眼怎么做? 两个字,收拾。 四个字,狠狠收拾。 倭寇侵扰,胆敢无视新皇,不来朝贡,两者加在一起,给了朱棣足够理由收拾这群矮子。 船队出发之前,永乐帝特意召见了郑和王景弘,令两人抵达日本之后,明确传达他的意思。 倭寇的问题很闹心,明朝天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鉴于以往种种不愉快,日本必须给明朝一个满意的答复。 识相的,道歉,赔款,交人,一个也不能少! 这些话,一字不漏的写进了诏书里。 道理是对本国人讲的,蔖尔小国,诸多蛮夷,不识教化,该收拾就不能手软。 郑和王景弘齐声应诺,表示定会遵照天子之意,一字不漏的向日本宣示天子诏令。 永乐帝很满意,放下笔,盖上印玺,随后又多加了一句,“若其不能自行剿寇,治以本国之法,明言告知,朕将派兵,治以上国之令!” 这话说得是相当不客气。 翻译过来就是,让日本人眼睛擦亮点,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最好识相点,自动自觉把倭寇的问题解决了,再道歉赔款,自然万事太平。 不识相的话,朕就要动手了。 枪炮无眼,不慎打到了人,砸塌了房子,误伤些花花草草,在所难免。介于日本政府种种不合作的态度,因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都要由日本负责! 郑和王景弘再次应诺。 负责记录天子起居的史官很是苦恼,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才郑重下笔,将此事记录下来。 职业道德要求他实事求是,但考虑到国际影响,下笔还是经过了润色。 毕竟,上国天子威胁恐吓,口口声声要用拳头讲道理,委实不利于大明的对外形象。 华夏是礼仪之邦,讲究的是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若要以力服人,必须要春秋一下。 在史官陛下,朱棣的一番霸权之语,被春秋成了“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国之法”十二个字,留存后世。 对此,日本掌权的源氏会如何想,会不会抗议明朝实行霸权主义,欺压友善邻邦,还大肆篡改历史,就不是史官考虑的问题了。 甭管经过了几百年,有一个道理始终通行。 国力强盛,才有说话的底气。国家强大了,民族强盛了,说天阳是方的都有人相信。 永乐时期的大明,概括总结起来,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胆敢犯大明疆土者,杀!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