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豹是齐王的主簿,给主君写了封信: “伏思元康已来,宰相在位,未有一人获终者,乃事势使然,非皆为不善也。今公克平祸乱,安国定家,乃复寻覆车之轨,欲冀长存,不亦难乎!” “今河间树根于关右,成都盘桓于旧魏,新野大封于江、汉,三王各以方刚强盛之年,并典戎马,处要害之地,而明公以难赏之功,挟震主之威,独据京都,专执大权,进则亢龙有悔,退则据于蒺藜,冀此求安,未见其福也!” 对齐王说类似的话,王豹不是第一个,譬如,齐王另一掾属,大司马户曹掾孙惠,也曾上书齐王,“大名不可久荷,大功不可久任,大权不可久执,大威不可久居。大王行其难而不以为难,处其不可而谓之可,惠窃所不安也!” 但是,说的如此直白,将成都王、河间王、新野王一一点名,挑明了齐王同诸王是一个彼此侧目、相互对峙的态势的,王豹是第一个。 孙惠劝齐王,“明公宜思功成身退之道”,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崇亲推近,委重长沙、成都二王,长揖归藩,则太伯、子臧不专美于前矣。” 话说的虽然委婉,但其实就是要齐王将政权还给武帝一系。 这个方案,齐王自然是不能用的。 王豹的解决方案,比较有想象力: 一,悉遣王侯之国。 二,依周、召之法,以成都王为北州伯,治邺;齐王自为南州伯,治宛;分河为界,各统王侯,以夹辅天子。 齐王虽骄奢擅权,但对两种人,一向很客气。 一是名士。 譬如,南阳处士郑方,上书指齐王有“安不虑危,燕乐过度”、“宗室骨肉,不无纤介”、“蛮夷不静,不以为念”、“百姓穷困,不闻振救”、“大事既定,有功未论”等“五失”,齐王的反应是,谢曰:“非子,孤不闻过。” 又譬如之前的嵇绍。 二,自己的掾属。 譬如,孙惠建议齐王委权去位,齐王虽然很不喜欢,却也没有因此怪罪孙惠。 对王豹,更是“优令答之”。 不过,事情坏也许就坏在这个“优令答之”上。 因为,这表示,齐王对王豹的建议,似乎有所心动了。 王豹的信,不是上书,本是私信,却颇流传于外——大约是齐王有意为之,以试探风向? “风向”颇令齐王意外。 长沙王乂打上门来,破口大骂,“王豹,何物竖子!敢离间宗室,挑拨骨肉!何不铜駞下打杀!” 司马乂原封长沙王,后改封常山王,现在,又改了回来。 长沙王反应如此激烈,大出齐王意料,不由手足无措。 但仔细想想,也不奇怪。 不说别的,单说“悉遣王侯之国”,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长沙王—— 你要赶我出京师,我岂能容你? 我留在京师,是负有特殊使命滴! 齐王不能为一个主簿彻底开罪长沙王,同时,也要“自清”:老九,我可没有任何要赶你出京师的意思呀! 于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斥王豹“谗内间外,坐生猜嫌,不忠不义”,尔奸恶如斯,岂容于圣朝?即于宫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