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谱完了的众人兴高采烈地来到祠堂外开始列队,刚才那两名拿着持土铳村民领先走在前面,鼓乐班紧随其后。 这鼓乐班非常独特,它由五人组成,鸣锣者左肩扛三尺竹杠,前面挂着一面大锣,后面一个长方形的鼓架,不知道串了多少代的鼓架虽然显得陈旧,但三面雕花围栏依旧保存完好,上面安着雕花提耳,装有一个铜环,套在竹杠上,显得挺别致。 鼓架里面放着一面小皮鼓,击鼓人右手拿鼓槌,左手持一云板,一边击鼓一边拍击云板,双手并用,最后面相随着唢呐手和二名敲钹的。 鼓乐班的任务是为接谱人鸣锣开道,接谱人才是中心人物,各房的接谱人站在鼓乐班后面,双手齐胸,毕恭毕敬地捧着新领族谱,本房子孙按照排行年龄位列其后,一支支接谱队伍排满了祠堂外的平地,人数虽多却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接下来要把接到的族谱送回各房香火堂供奉,长房的接谱队首先朝天放铳,铳放双响,鼓乐齐奏,众人吆喝一声,鼓乐班奏响乐曲,接谱队按房辈排列随轿开拔。 十几支队伍汇合成长龙阵,热热闹闹地向村中缓步游去,每到一处,村里的人家便马上点燃鞭炮,向接谱大队致敬,在村里寻优一圈儿,各房队伍分别把新发族谱送入各自的香火堂供奉起来。 各房的香火堂和祠堂就好比集团总公司跟分公司的关系,祠堂非宗族大事不得轻易开启,各房各户平日里要是有啥事儿,可以去香火堂拜祭本房的祖先。 要是啥事儿都去祠堂,人口少点的宗族倒也罢了,勉强倒也顾得过来,可遇到子孙昌盛的大户人家,那祠堂就没个歇息的时候了,人来人往显得不够庄重。 平时要是没啥事儿的话,香火堂比较冷枪,今天就不一样了,一早各房的人便把香火堂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门联,等候接谱队伍的到来。 当鼓乐班吹吹打打,把新刊族谱迎进堂来,香火堂已被本房男女老幼挤得个水泄不通,子孙后辈依次上香拜祭。 祭祖除了祭祀先人之外,还有为子孙祈福的功效,前湖村这边的祈福方式是抢花米,花米选用今年新下来的大米,一半染成朱红色,和一半白米混杂一起,红白相间,故称“花米”,“花”与“发”谐音,寓意人丁兴旺,发家致富。 等时间一到,祠堂里面冲出来几个发米人,把花米洒向外面的人群,其它人一边高声喊着“发啊,发啊”,一边拿着斗笠、竹篮或者干脆把衣服兜起来去接花米,接的越多,就意味着明年赚得钱越多。 等发米人的袋子空了,青壮年慢慢散去,妇女则带着孩子慢慢捡拾掉在地上的花米,一粒一粒地捡,直到地上一颗也不剩才结束,然后把花米下到锅里和早饭一起煮,然后全家聚拢,一起享用花米稀粥。 吃过饭,各家各户又重新出来,今天的热闹可远没有结束呢,祭祖仪式虽然告一段落,但还有更值得期待的事情在后面呢。 祭祖过后的流水席是必须的,男的把桌椅板凳搬到村子中间的道路上,妇女们则忙着烹饪各种菜肴,孩子们则吆喝着在村子里到处疯跑,时不时点燃几个刚才在路上捡到的鞭炮,外面请来的戏班子开始唱起了海东省的传统戏曲。 几位老人坐在最上首的桌子边,一边喝茶嗑瓜子,一边乐呵呵地评点着台上的表演,年轻人不爱这些,于是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或是打扑克、或是搓麻将、或是吹牛聊天。 平日里村里的老人对赌钱这种事儿盯得很紧,谁要是敢玩这个,非好好抽一顿不可,不过过年期间,也就由他们去了!但还是不能玩的太大,稍微玩个一毛两毛的,增加下气氛就好,玩大可就伤感情了。 流水席必有大阵仗:大铁锅、叠起来有人高的蒸笼、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