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领域,有几份重要的宪章,首先是1933年4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第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后来被称作《雅典宪章》。 《雅典宪章》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集中的反映了“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是勒-柯布西耶基于ciam第4次会议讨论的成果进行完善的作品。 此后,《雅典宪章》多少年来一直是欧美高等建筑教育的指针。1977年12月,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师聚集于秘鲁首都利马,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进行了讨论,讨论时四种语言并用,提出了包含有若干要求和宣言的《马丘比丘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次大战以后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展望了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马丘比丘宪章》并不是对《雅典宪章》的完全否定,而是对它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宪章申明:《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它提出的一些原理今天仍然有效,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而且人类认识对城市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雅典宪章》的一些指导思想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因而需要进行修正。 《马丘比丘宪章》涉及到范围包括城市与区域、城市增长、分区概念、住房问题、城市运输、城市土地使用、资源与污染、文物遗产的保护、工业技术、设计与实施、城市与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 它摒弃了《雅典宪章》的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确定了城市文化在城市生活中同样重要的地位;不再为了过分追求功能分区而牺牲城市的有机组织,并且强调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马丘比丘宪章》较《雅典宪章》而言更具有一种亲和力,它把人、社会、自然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考虑,注重人文和城市空间的人性化,透过《马丘比丘宪章》,可以看到人们对创造宜人城市的一种企盼。 而到了1999年6月23日,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了由吴委员起草的《北京宪章》。 《北京宪章》总结了百年来建筑发展的历程,并在剖析和整合20世纪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成就与问题以及各种新思路和新观点的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建筑学的前进方向,被公认为是指导二十一世纪建筑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 而《北京宪章》的核心内容就出自吴委员这本《广义建筑学》,宪章的通过标志着标志着吴委员的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全球建筑师普遍接受和推崇,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有机会参与这样的盛事,去做柯布西耶当年曾经做过的事情,林楼当然是求之不得,“您要是不嫌弃我知识积累不够,我当然愿意帮您打打下手!” 这种鸿篇巨著,一个人可完成不了,吴委员起草大纲,书写主干,剩下的搜集资料、填充细节这些工作就由下面的人完成了,尽管如此,林楼也愿意参与进去,那怕是最终不会在著作中留下自己的名字,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锻炼。 然而吴委员给出的机会比林楼想象的还要好,听到这话他笑着摇摇头,“如果只是找人打下手,我就不会来你这儿了,去系里找些研究生、博士生就够了!” 额,那个啥,其实我现在也是咱们系的研究生来着,当初还是您让关院士收我当学生的来着,林楼心中吐槽道。 “每次过来看的这座院子,我就觉得很舒服,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