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的科举,基本上属于野草阶段,时间不定,考取的重点看皇帝的心思,唐玄宗喜欢诗赋,于是盛唐就出了一堆诗人…… 今日碰到一个重策论的皇帝,众人虽说感觉有些异样,但还算适应,遵从上意,这是群相制度确立的中心。 很快,在禁军的看护下,一个个考卷就送了过来,足足堆满了整个院落,一个个吏员则拆送到同考官的跟前,有数十人之多。 他们负责检查校对考卷,当然,只限于第一场贴经。 孙钊端坐在位置上,作为主考官,他不动笔,同考官们就不会动,他一检阅考卷,其他人就跟从。 首先呈上来的,是贴经,无论是进士还是明法明算都需要填写,而且都是一样的,考验的是考生是否涉猎广泛,且记忆力,算是基础。 都是一些粗浅的题目,很是简单,他的学问不错,看了一遍答案后,就头也不抬地批阅起来,这个倒是简单,二十道题,错了八题,即为不合格,剩下的策论诗赋就不用审看了。 坐了一天,到了午时,他差不多审一千份卷子,其中通过的不过是一小半,只有三百多份。 其余的几个同考官也是如此,五千多份卷子,留下的两千份,这也看出岭南确实是文化荒漠。 第二天就不简单了,审核的是进士科的文章及诗赋,要求必须文理贯通,没有错字,需要动脑子了,而且还需各考官反复审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进士科非常重要,也是审核最长的,待进士科三场都审核完毕后,明法与明算才算开始。 明法科还是简单,依旧是贴经,不过填写的却是唐律,五十道,错了五道,就会成为废卷,这对于记忆力的审核。 明算科则考的是九章算术,举了一些其中的题目,让考生进行换算,倒也是简单。 第三天酉时,所有的考卷才堪堪结束,开始进行最后的排名。 “相公,您看,这首诗精彩至极,让人回味无穷!”“首重策论——” “相公,这篇文章荡气回肠,理当上榜!” “这篇策论有理有据,可行性极高,前十应该有位!” ………… 几位考官开始将自己属意的文章呈现到孙钊面前,争取的是进士科前十的位置,明法与明算就无所谓了,定的死死的,完全没有搬运的空间。 主考官主要权力,就是指定前十的位置,因为只有前十,才会呈到皇帝的面前,让他查阅,而且状元、榜眼、探花,基本上就在这十人中诞生。 “诸位才学渊博,举荐的想必也是栋梁之才,但这十人位置已满,为之奈何啊!” “唉!”众考官也很难受。 不到一刻钟,孙钊就选出了十佳文章,都是进士科第二场的策论,最重第二场。 至于那些诗赋,则属于锦上添花,属于加分,无关紧要了。 科举由皇帝的态度决定,唐朝科举喜爱诗词,于是诗词好的人就容易考中上榜,而如今的皇帝却喜欢策论,所以出乎众考生的意料之外,第二场策论最为紧要。 所以,那些专攻诗词的考生们,就落榜了许多。 “陛下,考上们的卷子送到了!” 第二天早上,李嘉的御桌上就放了一些考卷。 “朕知道了!”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