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东夷这件事情,现在其实是一个比较微妙的境地。 首先东夷一向和大周不和, 现在大周收拾完了东胡和西域,东夷反而不敢进一步再继续骚扰大周的边疆了, 但是这不代表大周和东夷就和解了,皇帝不打算放任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自己的卧榻之侧酣睡。 但是他需要一个征讨东夷的借口。 现在新罗送来了这个借口, 他却认为时机没有到, 所以需要先派出使团试探一下东夷的动作。 要说这这一次出使东夷谈判,皇帝最期待的结果,那可能就是……听了, 但是没有完全听吧。 大周的警告要是能让东夷因为恐惧大周的实力而暂时延缓攻打新罗的脚步,这就给李安然拖延了时间,让她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训练出一支能独当一面的水师。 同时,东夷又不能完全停止蚕食新罗的脚步,不能让大周失去攻打东夷的“最佳借口”,这就需要出使东夷的使团,拥有相当老辣的谈判技巧。 与此同时,也就意味着这一次出使东夷,可能会非常危险——轻则扣留,重则丢命。 皇帝是个聪明人,他非常希望李安然能在诸多他选择的适合的驸马人选之中,选择性格温和又对她极为钦慕的小卫相公。 但是作为李安然的父亲,凭借着对女儿的了解,他也清楚的明白小卫相公并不是女儿属意的类型。 简单来讲,李安然……喜欢那种……他也不打比方了,他这个叛逆的女儿喜欢那种和她一样叛逆的,比如那个胡僧。 不要看那个胡僧看上去也是一幅温和慈悲的模样,敢作为佛门众人,却真心实意的站在李安然这边替李家的天下扫平政治障碍,自己本身对权势却没有过多的追求,这种人不可谓不叛逆。 ——大义之人固然值得赞叹,李昌却觉得这样的人留在李安然身边实际上很危险。 尤其是他在派人调查了荣枯的身世之后,心中的不悦又多了几分。 大周文皇帝李昌,放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对比任何一个和他一样出色的君王,他都算不得“多疑”,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却会下意识的思考自己的女儿会不会有被别有用心之徒利用的可能性。 只是再转念一想,他又觉得到时候是谁利用谁都还难说。 只是心里对胡僧的成见又多了几分。 他眼睛盯着奏疏上的名单,心里却想着远在威州的这些事情,耳朵边上还有章相的声音:“小卫相公年纪尚青,加上卫太傅一家,又是戾太子党中最早归顺陛下的老臣,陛下不能因为偏宠小卫相公,就把他放在养老的职位上,任由一位少年英才早早埋没啊。” 他嘴上虽然说的是“偏宠小卫相公”,实际上还是暗指皇帝太宠爱李安然,但凡是好的都要先考虑她。 “少年人总有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这小卫相公既然有此雄心,为何不让他跟着老臣们多学学,将来也好独当一面啊。” 这话说得又很有技巧,看上去是在替小卫相公说情,实际上还是进谏皇帝——你女儿不喜欢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她是个喜欢玩鹰的,你给她个漂亮废物,哪怕是你先下旨赐婚,她都敢抗旨不遵。 还是让年轻人出去闯荡一番,能做出点事业来,你才好撮合不是吗? 皇帝将手上的奏疏一放:“有上进心是好事啊。”他不咸不淡的态度,让下首的章相也有些拿不准,只是皇帝后面又补充了一句,“那就让他跟着,多学学吧。” 章相笑道:“也是陛下的恩典。”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接着商议起了明年封禅泰山的计划。 而此时远在威州,郑一娘带着愿意和她一起投诚李安然的水匪们接受了李安然的“招安”,为了表彰郑一娘的“义举”,李安然还特地为她和前来投效的青衣帮帮众主办了一个盛大的“招安大典”,也算是正式向威州的大小官员,世家豪绅,甚至那些躲在暗处观望的水匪海盗们一个明典。 郑一娘从今天开始,就是她宁王李安然手下的兵,最早一批的水师官兵。 青衣帮由“匪”变“兵”的事情,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自然也有人同样动了心思,只是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投效罢了。 至于李安然,在招安大典之后就收到了潜藏在刀疤帮里的间谍冯小五的密报——说是巴老头手下有一部分人和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