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1982有个家

我在1982有个家 第1064节


么要把村干部们集合起来开会。

    海福县在委培、代培工作上有规定,学生入读后由县劳动人事部门办理招工手续,属于合同制工人,在县内享受中专生待遇。

    也就是说他们一旦去沪都念书就有工资可以拿了,毕业后还可以安排到重要岗位进行培养。

    对于农家孩子来说,这真是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王忆回头看,看到很多村干部瞪大了眼睛露出了期盼的表情。

    他们显然希望自家孩子能够成为委培生。

    这次的委培、代培工作很宏大,制定了一个‘十年计划’。

    在未来十年里,沪都要为海福县委培中小学师资271名,涉及19个专业,9所代培院校。

    委培卫生医务人员44名,涉及13个专业,9所代培院校。

    同时因为海福县是个离岛,受到了地域条件制约,不但教育、卫生系统人才缺乏,其他各行各业同样存在人才匮乏的现象。

    于是县里在保证教师、医务人员的委培指标的同时,想方设法的争取了一些计划外指标,以拓宽委培生的专业渠道。

    其他专业涉及委培大中专学生110名,涉及26个专业。

    平均一下,沪都每年要给海福县代培四十多名学生呢,几乎是等于全县多了一个大班的大中专学生。

    已经很多了。

    现在刚刚改革开放,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各个行业都是刚刚起步。

    教育领域同样是刚刚起步,教学资源有限,从教师到学校,方方面面的资源都很少,所以导致升学很难。

    如今国家选拔人才的总体思路走的是精英路线,能被选拔出来读中专、中师、大专、本科的,往往都是经历了非常激烈的竞争,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而走过了独木桥的人才。

    像海福县只有一所中专院校,整个县里能培养多少人?

    往上一级的翁洲现在也没有能培养本科学生的大学,只有中专师范、卫生学校和一所大专学校。

    沪都帮助翁洲培养这么多学生,这真是大人情了。

    村干部们暗暗琢磨,每年升学这么多人才,那自家的晚辈有没有机会呢?

    后面的领导们纷纷发言,清晰的告诉他们一件事:只要成绩不合格,那就休想占用沪都的教育资源。

    一位主管教育的领导说了,委培和代培工作都是宽进严出。

    海福县里随便往沪都送人,只要成绩符合他们标准就可以接收,但如果在学校表现不好、成绩不达标,那绝不可能毕业,甚至有中途被劝退的可能……

    各方领导反复强调了委培、代培工作的严谨性之后,沪都的领导们开始退场,高云这边忽然抛出了一个新话题:

    “大中专生定向招生和委培工作的讨论先到此为止,我接下来要说一件事,嗯,我跟你们说,我知道你们心思,你们是不是想暗地里找关系送自己家孩子去沪都?”

    “想都别想!”

    “不过你们要是真想让自家孩子有前途,那我这里倒是有一条路,一条新路子。”

    “怎么回事呢?考虑到咱们福海是传统渔场,国家觉得在咱们这里便于学习海洋渔业知识,能就地建立实践基地,所以决定在咱们县里投建一所水产技校!”

    这话跟个炸弹一样扔进了人群。

    所有人都没提前得到口风,听说县里要新建一所水产学校便纷纷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

    “咱们县里要建起一所技工学校?什么学历?”

    “太好了,这可太好了,高领导是什么意思?这个技校有操作空间?咱可以送孩子进去念书?”

    “不是,你们先别高兴m.zZWTW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我在1982有个家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