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985章 番外进两步退一步


充分利用了漳水、易水、桑干河、滹沱河等天然河流,实际上最后要开挖的距离,也就五百里左右。

    而且这条运河的路线,之前也说过了,主要目的不再仅仅局限于“连接幽州涿郡”。

    因为如今的形势跟历史上隋炀帝开运河时大不一样了,现在大汉的海船运输很发达,涿郡比较沿海,海运也可以弥补其转运需求。

    所以这个运河的主要目的,是“紧密连接邺城和雒阳,同时兼顾由邺城、赵郡等地往北、通过滹沱河连接桑干河流域的代郡、上谷边防线”。

    换言之,第一点是考虑到“如今中原有三大政治核心,分别是长安雒阳和邺城”,而且两汉的历史也早已证明,夺天下的主要是控制了这三个政治核心的某一处或者某两处后,向剩余地区扩张。

    如今刘备还是定都雒阳,就必须把雒阳和长安、雒阳和邺城之间的水路漕运交通,彻底强化到可以轻易直达、无需周转的程度,这样才最利于国家的长期统一。

    再加上之前黄河以南已有的运河,让大汉南北整体更有凝聚力。

    而上述的第二点考虑,用术语总结一下,就属于“海运可以解决河北沿海沿山各郡的边防后勤,但解决不了河北沿山不沿海那几个郡的后勤”,所以运河就是针对性补足这一小块具体的短板的。

    整个规划已经尽量不折腾,不浪费民力,最后非挖不可的,都是迫切性实用性非常强的。

    五百里的平原运河,挖掘量大约相当于201年时在豫州汝颍流域挖的“讨虏渠”的四倍,比当年的南阳运河总造价还略低。

    毕竟南阳运河虽然才全程一百三十里,可你得挖通桐柏山的方城垭口,还要解决膨胀土。地质难度差距太大了。

    而当初的“讨虏渠”工程量,大约是“二十万专业工兵挖了两三个月”完成的。所以,如今的河北运河,按照等比例的规划估算,也就是需要“二十万专业工兵,连续挖掘十个月以上”。

    考虑到部队有退役、转入军屯,也不便重新全部调集到河北,因为人员的大规模转移也要成本,还要把粮食运来运去,肯定不如就地使用本地人劳动损耗少。

    所以,最终朝廷决定用十万当年挖过南阳运河和讨虏渠的工兵,而且都是选择原本就驻扎在幽冀二州的工兵。外加二十万冀州本地征发的民夫,来完成这个项目。

    普通民夫壮丁不专业,体质也不如专业工兵强壮,工作效率肯定不行,所以二十万普通民夫,也就大约折抵十万正规工兵的劳动强度,

    但他们吃得也比正规工兵少,朝廷可以按照官方牌价给发工钱、让他们就地自带口粮,免除从外地大量运粮的损耗。朝廷只要运一批保障粮储备粮、确保开工期间当地粮价平稳就行。

    这三十万人,需要高强度劳动至少十个月,那就分为两年完工,210和211年,每年各抽五个月相对农闲的时候来干活,这样也尽量不影响农业生产。

    朝廷制度规定的徭役期是每个百姓每年一个半月,所以干五个多月至少相当于三年多的徭役期了。多出来的那每年三个半月,朝廷就要按照“每天二十钱”的官方价给工钱。

    一个百姓一年就是两千一百钱,两年总计四千二百钱。二十万民夫的工钱就是八亿四。再算上工具开支、口粮补贴……其他林林总总的费用都加上,总开支一般是人员工资的三倍。

    所以修这个运河,至少要在民夫身上花二十五亿,还要在那十万正规工兵身上花二十五亿,总开支就是五十个亿。

    所以,才有了李素一开始算的“今年发的新债,在还旧债的同时,还要超发三十亿钱”的规划。按他这个发债,两年就多发六十亿,弥补修运河的五十亿开支,还能有点余钱应对突发状况。

    一通操作下来之后,满朝文武也都发现发行工商抄引债券这个办法确实好用,不光是当年战时可以这么干,战后大搞基建,也能用发债来创造货币、创造需求。

m.zzWtw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