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估计也只有李素了。而诸葛亮本人早在五年前,就为刘备在攻破长安的战役中,设置过交叉望楼探敌虚实的战术。 如今关东诸侯这方面的知识都是从诸葛亮的经验观摩偷学衍生而来的。诸葛亮自己发明的战术,自己当然也在琢磨如何克制反制。 曹操、夏侯渊抄袭不成,一点都不冤。 论攻守城的工程学设计,诸葛亮无敌。 用望楼窥探敌城各侧防守兵力分布虚实的尝试失败后,曹军再选择多面围攻、试图拉扯出破绽,就显得没什么意义了。 因为就算拉扯出破绽你也不知道破绽在哪儿,没视野。 这种情况下,其中一侧攒够投石机,就立刻朝这个方向全力投入、猛砸强攻,倒也不算错。 很快,曹军巨石如流星雨一般,陆续砸在昆阳城北侧的城墙上。夯土簌簌而落,一开始看起来效果还挺不错。 但才稍微砸了七八轮,曹操和夏侯渊就都看出问题来了。昆阳城墙崩落了最外层的附土后,里面的墙体颜色开始变化,由土黄色转为青白。 曹操一开始看不明白,又过了一会儿,看到那些青白的位置被石头多次砸中后,也没有丝毫崩落,只是松动位移,这才确认,昆阳城墙里面居然还有一层花岗岩临时加固的部分。 反正诸葛亮挖运河炸桐柏山多出来的石料也没处用,就在原有城墙上包了一层、外面再加一层薄薄的夯土。 之所以石外还要有土,是为了吸收动能减震。否则光石头硬碰硬虽然也不容易被砸毁,但是容易松动脱落。 后世哪怕到了宋明,城墙外层已经是石质的了,但其实也就是夯土包砖石,里面还是土芯,最外层才用砖石、以防土太容易脱落。 但那种结构的城墙遇到重型投石机还是比较脆弱的,造墙的大石头未必是被砸碎的,却很容易崩下来,因为直接接触的时候没有弹性缓冲。 而且石头的特性就是一旦中间的崩落了,叠在上面的就会塌下来。不像夯土墙体中部被砸个坑,上面的土还能靠左右支撑的张力粘性撑住一会儿,多扛几发炮弹。 所以诸葛亮才坚持在石头墙外面再包一层薄土,当然这么干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开战之前遇到敌军斥候侦查时,可以把诱敌保密工作做得最好。 防止曹军被吓到之后不敢来打,就是要勾引得敌人已经投入太多、骑虎难下,这样才好。 如今,曹操显然陷入了对沉没成本依依不舍的尴尬局面。 虽然局面恶劣,但曹军投石机造都造了,也不可能因为看到昆阳城墙里面还有石头、破坏起来难度太大,就直接放弃,只好是硬着头皮耗时间继续砸。 就好比如果见网友之前就知道对面奇丑无比,那就根本不会去。但如果“来都来了”,看在机票的面子上,也不至于让人直接走。 “不要急!继续砸!现在投石机还不够多,继续造!再造几批,守将修得就没咱砸得快了,迟早会修不过来的!” 曹操倒也坚毅,亲自巡视阵地鼓舞士气,还跟众将谈心让他们放宽心,昆阳城至少可以围攻到明年正月,在这之前拿下都算成功,还有的是时间,大家要有信心。 …… 可惜,事实证明,一旦一个人开始舍不得自己的前期投入,而坚持下去,那么往往就是更大失败的开始。 就好比抄底垃圾股接飞刀、接在了半山腰,死扛着想等解套,往往好多年也解不了套,甚至最后那垃圾股都快退市了。 此后几天,曹军继续造投石车继续砸,投石车阵的规模倒是越来越庞大,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 而昆阳守军就这么坚如磐石的继续守着,每天晚上打完了,就派人扛着一桶桶的浓稠泥浆,重新泼在石墙外面夯土被砸剥落的地方。这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