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736章 虽不中,亦不远矣


    沮授找荀谌献策的尝试被阻碍,只好另想办法,但另想办法就至少需要几天时间,眼下只能暂时看着战局沿着既有惯性再往前推进一阵子。

    尤其袁绍这人是出了名的优柔寡断,你不能同一时间给他很多建议,尤其是在他刚刚做出一个新决策、后你就说他决策得不对,很容易触怒袁绍。

    沮授对这一点太了解了。

    历史上官渡之战的时候,袁军谋士也是给了很多具体的交战战术建议的,但这些建议基本上都是“前一个被证明确实不行,然后再试下一个”,这样有了事实结果先帮袁绍清醒,就不用谋士来铁口直断怼领导了。

    田丰就是典型的“不等事实证明袁绍前一个决策是错的,就直接跳出来开怼”,然后被囚禁了。

    沮授跟荀谌商议完之后的第二天,六月二十六,荀谌果然火急火燎去向袁绍献策了。

    他绝口不提昨夜沮授的提醒,只把他自己想到的那部分“掘沁水改道、防止关羽利用战船之利、在最终野王城不可守的时候突围”,向袁绍详细地和盘托出。

    袁绍内心对于文丑张郃之前的战绩也是不太满意的,毕竟那么点仗就已经死了七千人了,还有一万二伤员不知道有多少挺不过去。听荀谌的计策似乎能确保至少把关羽和诸葛亮杀了,那死再多人倒也值得。

    袁绍立刻传令:“让麹义带兵负责在野王城以东数十里,择周遭地势低洼之处挖渠引水、堆土堰塞原有河道。文丑、张郃继续攻打野王城和温县。”

    麹义如今不是很受信任,所以让他的部队负责挖河,这不是正面作战,哪怕他心里不服也不会影响到战局。

    让河改道的事儿,当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拦河筑坝的工作量倒是不大,但新河道的挖掘量就大了。

    要图快的话,如果等不及把沁水直接引进黄河,那就只有找旁边低洼的地方,把河挖决口,然后引水形成堰塞湖,倒也能临时让河流断流一段日子。

    但这种只是临时性措施,一旦堰塞湖水位上涨、跟决口一样齐平后,多出来的水还是会顺着原有河道继续流到野王城下的。

    所以这边麹义一边挖,另一边攻城战也丝毫没有放缓,每天的厮杀都很是惨烈。

    袁绍军一边拼命抓紧时间在野王城外搭建杠杆式投石车,一边打造了很多木墙滕盾、催督弓弩手以上前压制、抓来的炮灰民夫在填壕军的督战下顶着城头箭矢填壕沟陷坑、破坏拒马鹿角羊马墙。

    为了破坏外围守城设施,进攻方每天的死伤总数都超过千人,估计五天之后才能全部完备。

    相比之下,在这段攻城准备期里,关羽的部队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部下的弩兵有相当一部分,装备了敌军至今无法仿制的神臂弩,有效射程比袁绍的踏张弩远了将近百步,堪称守城又一神器。所以在杀伤袁军那些破坏外围工事的士卒时,效率出奇的高。

    神臂弩这种装备,年初冬天的时候,关羽这边总共也还不到三五千副。但这半年的相持期里,刘备阵营的将作监、下属五校等朝廷军工工场作坊可是产能全开努力生产。拖到现在,关羽已经有将近一万把神臂弩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沮授的相持战术,虽然在正面战场的军事考量上是正确的,但是却没算到刘备根本不怕跟袁绍相持种田。越是相持,刘备的新式武器量产装备优势就越大。

    刘备的科技和生产力优势摆在那儿,就算当初靠1700万人口跟对面袁曹孙联军2300万人口对着种,刘备的总生产力还是明显有优势的,除非袁绍曹操也全面进行技术革命。

    如此看来,许攸力劝袁绍速战速决,也不能算完全的昏招,因为真相就是袁绍不管是打还是拖,其实都没什么希望。不搞技术革命,其他都只是修修补补,只能是死中求活。

    同时,因为是守城战,不用考虑士兵的机动性,弓弩手都不用挪窝阵地,站桩输出就行了,关羽甚至M.zZwTw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