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步。 从施工的作业量来说,挖掘一道两三丈宽深的壕沟、然后把挖出来的土堆砌成一道三丈高、三丈厚的夯土长墙。跟挖三道一丈宽深的壕沟、堆三道一丈半高厚的夯土长墙,土方作业的总量是差不多的。 这个有点数学常识就知道,墙壁厚度、高度都减少一半,截面积只有四分之一,施工量也近似四分之一(实际上会稍微多一点) 沮授放在一线的甬道防线土墙,显然是非常偷工减料的,这才一个多时辰就被彻底砸烂出缺口了。可问题是,他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选择了修三道偷工减料的土墙,来形成防御纵深。 刚才关羽砸破外墙的那一个半时辰里,沮授的部队在干什么?他们在第一道墙背后,临时挖土、把缺口通往左右翼两侧的路垒断,然后用第一道墙缺口与第二道墙之间形成了一个临时的内瓮城,把关羽的部队放进这个缺口继续打阵地战! 关羽的部队成功冲了进去,但是因为缺口小,冲进去的人不多,同时能投入的兵力规模只有那么大。 更麻烦的是,投石机机动非常困难,壕桥车和掘土墙的木驴车这些重型装备,虽然把外墙挖破了,但也仅仅是破得可以走人通过,不等于可以直接把土完全挖平、挖到这些攻城车等笨重器械能从缺口里开进去。 所以,沮授的第二道纵深工事,目前就处在关羽的攻城器械怎么都够不着的射程范围之外。 这种打法,正是沮授在198年这个早春,跟关羽的对抗中,磨合成熟的最新防御战法,当然最初的思路,其实沮授早就有了,甚至在当年跟公孙瓒的易京楼围城战中,沮授已经开始琢磨这种“纵深弹性防御”。 传统的死守式防御,是不允许放弃城墙的任何一个点的,因为城墙只要被突破一个点,城就破了,敌军源源不断涌入,守军士气立刻崩溃。 沮授这个新防御的办法,犀利就犀利在,他允许放弃部分外围防线,外围被攻破,只要让士兵们知道他们还有希望,士气不崩,稍稍坚持下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破而不溃的外围一线防御,至少阻止了敌人重火力攻城器械的突前重新部署,也限制了敌人的兵力投入速度。这就是一道已经破了的甬道土墙依然能发挥的余热。 可不,此刻的正面战场上,关羽的步兵已经陷入了苦战。他们虽然破了一道墙,而且都不能算是“遭到二线瓮城上敌军弓弩手的交叉火力乱射屠杀”,但战斗依然很艰苦。 说句题外话,如果黄权早来个十天半个月,他是有机会看到一次类似于“己方部队被诈开城门放你进瓮城、然后交叉火力四面乱射大量杀伤”的传统伏击战惨状的。 但是,这个小亏关羽十几天前已经吃过一次了,而且有诸葛亮在,吃亏规模并不大,稍微死伤了几百人就止损了。 这才有了今天关羽“还没彻底拿下第一道防线、就让己方强弩手逼上去、越过第一道墙抛射输出”的命令。 黄权看到的,已经是对抗手段升级了一次后的2.0版攻防。否则的话,沮授的第二线防御输出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关羽已经杀进第一道墙缺口的士兵,顶着火力往两边延伸、把第一道墙背后还未彻底撤走的袁军弓弩手尽量砍杀逼退,第一道墙两侧袁军的远程火力渐渐变得稀疏起来。 汉军神臂弩也渐渐压上了第一道墙外侧,然后隔着墙对第二道防线的袁军对射输出、压制袁军第二道防线远程火力对汉军涌入的近战兵的杀戮。 整个过程看起来描述得有条有理,其实每一步都是用血肉堆出来的。加上沮授几条防线的纵深梯次设置得很好,一旦双方隔了一条防线对射,这个射程刚好是双方可以互相够到,汉军神臂弩的射程优势也就不明显了。 汉军神臂弩手当然也可以选择不上第一道墙的外侧,而是直接站在最外线射击,但那样因为高度差、中间的墙体阻隔,你只能盲射抛射,不能直接瞄准射击,效率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就是每一层工事的距离、缺口留给你的投放速度投放效率,都让进攻一方觉得如骨鲠在喉,很不舒服,有实力却没法一下子使出来。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