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分两头。 刘备、诸葛亮、荀攸在后方为攻城战的施工准备做部署、为长安城里至今为止的损失找历史负责人; 与此同时,李素带着赵云和典韦,自从四月二十二日清晨启程东进,经过两天多的跋涉,也抵达了弘农。 他是二十四日午后把求见的表章递进去的,然后皇帝宣布明日一早接见。 长安到华阴就有二百二十里,华阴到弘农还有一百五十里,所以李素一共赶路了三百七十里。 哪怕是骑马,两三天时间跑那么多路,已经是很赶了。他又不是逃命狂奔,没必要再快。 来的路上,为了防止李傕军的流散残部为害,毕竟这地方几天前还是敌占区,所以李素带了八千名骑兵随行保护,包括五千名胸甲铁骑和三千名皮甲弓骑。 反正攻城战用不到骑兵部队,闲着也是闲着,李素就带着赵云马超典韦一起来见见世面,顺便也吃点段煨的粮草,减轻骑兵部队滞留关中的军粮压力。大灾之年,能省一点是一点,八千骑兵来回吃个七八天,也不少粮食了。 不过,到了潼关之后,绝大部分的骑兵就被挡在外面了,因为潼关以东从来不算李傕的控制区,而是段煨的传统势力范围。最后一百五十里,李素只带了一千人随行,而且到了弘农就要让这一千人在城外扎营,他只带数十亲随进城。 而最后的接见,被安排在临时的行宫内。要进行宫,李素一个卫兵都不能带,得是写在刘备朝见表章上的人,留了名的,才能面圣,所以只有李素加赵云马超典韦四人。 至于这座行宫,其实原本是一座没有修完的王府,也就是刘协已死的哥哥、废少帝、弘农王的王府。 刘辩被废为弘农王之后,理论上是要就藩的,但董卓当时不放心他脱离控制,所以一直押在雒阳。但朝廷礼法不能废,不管刘辩去不去弘农,弘农的王府都得选址开始营建。哪怕是草草应付一下不造完也没事儿,但不能完全不造。 没想到,这座半成品的王府,风吹日晒了三四年,最后居然被刘辩的弟弟逃亡路上暂住了。很多地方还没装修,但也没办法只能先凑合用。 二十五日一早,李素就按照卯时三刻上朝的节奏,带着三名同去的武将去行宫。 在行宫门口,赵云三人当然都要解剑脱鞋,他们可没有“剑履上殿”的待遇。 李素也跟着脱鞋,但拿起挂在腰上的佩剑,要跟宫卫人员解释。 那名宿卫的骑都尉,是董承的下属,不了解情况,直接把手按在自己剑柄上,威严地要求:“请右将军解剑!” 李素:“此乃权摄汉中王奉表中提及的斩蛇剑,此番要面呈御览,待长安城破,便送回太庙高皇帝牌位前供奉。陛下昨日回谕是答应了的。” 这把斩蛇剑是四年前、李素送刘协的姐姐万年公主刘妙就藩时,路过长安,长安太庙“白虹贯月”飞升到李素船上的,李素就带回去给了刘备存着。 现在刘备打回长安了,这把剑按说也要放回太庙,到高皇帝的牌位前面供着。但于情于理应该跟刘协说一声,看完还是要拿走的。 稍微纠缠了一两分钟,董承听到外面议论声,亲自出来,代表皇帝表态,那名骑都尉才放行。 如此一来,两旁卫士架戟之类的通过仪式也免了。李素也正好不喜欢那种折腾,四个人一把剑,终于来到正殿上。 …… 刘协看到李素觐见时,也是心情略微忐忑。 刘协这辈子至今,还没有见过刘备。因为刘备虽然在灵帝末年当过一阵子京官,在暂代九卿之一的宗正(但当时刘备资历不够,不是正职,只是副职代理正职工作),不过那时候刘协才八岁,而且只是陈留王,压根儿没机会与闻外朝之事。 不过,李素他是见过的,赵云也见过,是五年前十常侍之乱的时候。 当时他九岁,从雒阳南宫的温德殿逃到北宫德阳殿的复道上,跟着何皇后与万年公主一起跳楼逃生,只有十四岁的大哥没敢跳。当时是赵云接住了他,所以赵云对刘协也算略有救护之恩。 基于这层旧交,哪怕知道李素和赵云现在肯定是更倾向于直接忠于刘备,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