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恭敬地任由刘虞吩咐。 刘虞也不客气:“大将军矫诏征发匈奴骑兵,但是暂且被羌渠单于拖延了。大将军便让我以个人之名,给羌渠单于私信,从旁怂恿。素闻你知胡情、擅揣摩胡酋心意,可愿帮我写这封求援信?放心,最后我会亲自润色、誊抄一遍的。” 刘虞只需要李素帮忙想几点劝诱的话术。 李素心中一沉,第一反应依然是劝阻:“宗伯,我一贯以为,纵然征发南匈奴成功,只要朝廷不给钱粮,南匈奴内部恐怕也迟早不稳。何进既然征不到,不如就此作罢?” 要李素写信,对李素而言当然毫无难度。 他上辈子就是外交学院的,只是后世天下太平,用不到他那一身诈英坑美的屠龙之技,他才大材小用去当谈判专家。 现在能学有所用,把本专业的技能用上,李素早就阴血沸腾,想要发泄阴谋骗人了。 但提醒是不得不说的,否则将来南匈奴真出了事,刘虞怪罪他那就不好了。 刘虞也有很多难处,最终果然没有听进去:“你说的,不无道理,但‘南匈奴迟早不稳’,这个迟早究竟是多久呢?朝廷枯竭,远水不解近渴。 如若强征南匈奴,会导致羌渠单于一年半载之后才不稳,甚至数年后才逼反,那么眼下就该征!匈奴人不会连这点压迫都受不了吧?总不至于第一次不给钱征,他们立刻就反? 而且,箭在弦上,已经不得不发,羌渠单于跟何进虚与委蛇,也只是说秋草马肥之后再南下,没说不南下。我们不写这封信,羌渠单于最终还是会南下的,我总不好从中作梗阻挠何进。既然如此,迟不如早,说不定靠着这些兵,还能尽快压制幽州乱局。” 刘虞都把话说这么明白了:征发不征发是何进的锅,他们宗正府的人推动,只是加速这个进程,结果不是他们决定的。 既然如此,李素觉得他已经仁至义尽,而且已然撇清了全部“你为什么不提醒”的嫌疑。 咱就当一把宋义,预言一次“项梁之死”,长痛不如短痛吧。 李素拱手应诺:“既如此,素愿效犬马之劳。还乞一封宗伯原先与胡酋之间的抚慰书信,好让卑职习学宗伯的口吻措辞、称谓礼数。” 刘虞便翻出一封原先在幽州做官时,跟胡人酋首往来的旧书信,内容不太敏感的那种,递给李素当面揣摩。 李素略微看了一会儿,便提笔开始写,居然都不用怎么想。 “这李伯雅写这类书函,竟如此轻车熟路?怕是卢子干劝诱胡酋,都没他这么利落吧?” 刘虞光是看李素下笔的速度,就是微微一惊。 李素之前的文笔速度,已经惊讶过很多人了,从刘备到张郃,都见识过。 但刘虞却是第一个见识到李素写外交文书速度的人。 他脑中第一印象想到的对比参照物,就是卢植卢子干—— 卢植的职务是尚书。汉朝没有翰林院一类专门帮皇帝蟹圣旨的文学机构,所以少府卿下面的六曹尚书,其中有一项职责,就是帮忙草拟诏书。 卢植在六曹尚书中以知兵事著称,往年何进还未揽权矫诏之前,皇帝给南匈奴、乌桓、鲜卑那些的单于、酋长下诏书,都是卢植写的,卢植就相当于汉末外交国书写作的第一高手。 须臾之后,李素就把东西递给了他。 除了字丑了点,别的暂时没看出毛病。 刘虞也不在乎字,反正要亲自再抄一遍的,他关心的是劝诱的借口。 “匈奴诸部,汉眷之盛,起于昭宣,衰于哀平,不过八十载……乌桓诸部,汉眷之盛,起于光武,盛于明、章,至今百五十载……” 李素在劝说信中,直接就对比南匈奴和乌桓,被汉朝皇帝重用的历史。 原来,南匈奴内附的时间,是比乌桓更早的,因为汉武帝的儿子昭帝的时候,匈奴就分裂了,南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