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冰糖葫芦嘞,正宗的冰糖葫芦”。 “米糕,煎饼,油条,麻花呐,只要一个铜钱”。 “洋烟,洋火,桂花糖,洋烟,洋火,桂花糖……”。 远远地,就听见做买卖的吆喝,一声接一声,此起彼伏。 除了这些,还有一位老者,在板凳上,绑着一块砖头般大的磨刀石,嘴里高声喊道:“磨剪子喽,戗菜刀-----”其声音,远远盖过其他的吆喝声。 见每个客人路过摊位前,这些卖家,总是满脸堆笑,相邀着,有的甚至连拖带拉。 董问天望着身边的皇甫慧兰,问道:“想吃点什么嘛,我吃客”。 “先走走看看吧,没到吃午饭的时间呢”。 “两位客官,泡一碗茶油馓子吧,香脆酥口,吃了,如若说不好吃,我便不收钱”。 一个茶馓商人,向董问天和皇甫慧兰推销他们的小吃。 这是一个中年妇女,四十岁上下,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帽子,腰前围着一条蓝卡叽面料做成的围裙,手里拿着一根比普通筷子要粗要长的筷子。 她的面前是一口大锅,说是大锅,比吃饭的锅要大上一成,直径少说也有两尺,锅里盛着小半锅油,那油正在咝咝的翻滚着,油上面飘着快要成熟的茶馓。 馓子差不多好了之时,只见那炸馓人用那根长筷子,将馓子夹起来,那馓子上还在往下滴着油呢。 那炸馓人也不急,就把茶馓举在半空中,等油不往下滴了,她才将那把馓子,摆放在一个圆圆的竹子做的矮筐里。 别说,那刚出锅的馓子,还没吃到嘴里,那香气已经很浓很诱人了。 董问天是山西人,刚到这都梁才没几天,山西可是面食之乡,但他从小到大还没见过这种小吃。因此,他对这个小吃似乎特别感兴趣。 “看着你眼馋的样子,干脆来一碗吧。”身旁的皇甫慧兰望着他说道。 皇甫慧兰跟爹皇甫真人虽说不常走出山谷,但这种小吃她是吃过好多回的。 有时候,皇甫真人一个人出山,到集镇上买些肉呀鸭的,回去的时候,也会偶尔带着这茶馓回家,可以泡着吃,也可以直接拿着吃。 董问天一边看着那人在做茶馓,一边对皇甫慧兰说:“我们老家山西,可说是面食之都了,素以花样多,品质好,影响大而出名,但我还从没见过这种面色小吃呢”。 生意人何等精明,一听说这个少年是山西人,就向董问天推荐道:“小帅哥,原来你是山西人呀,那我得给你介绍我们这里的一绝,我告诉你呀,这油茶馓子,可是我们都梁、淮安、扬州一带最为出名的小吃啦,到我们这苏北来,没吃过油茶馓子,那就不算来过这里”。 说到这儿,那人将做好的茶馓捞起来,冲着董问天道:“怎么样,你们每人来一碗吧,尝尝,保证你尝过绝对不后悔”。 经营茶馓的人,手中麻利地干着活,嘴里却也没闲着,劝董问天和皇甫慧兰尝尝。 “问天哥,那就尝尝吧,这可真是我们家乡最有名的小吃。”皇甫慧兰建议道。 “好,那就尝尝这油茶馓子,跟我们山西的面食比比看”。 于是,董问天和皇甫慧兰就在一个木质的长条桌边坐下。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