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虫则灵。 杏仁山不高,海拔不过三五百米,但在苏北地区,提及此山,少有不知,而对于都梁百姓来说,更是家喻户晓。 名声如此远近闻名,只是因为东汉时期医学大家皇甫谧与杏仁山的一段渊源。 据相关资料记载,皇甫谧曾在这里研读过医书,还在这里著书立说。 史料云,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 提起皇甫谧,稍微懂点中医的人都知道,那可是一代医学大家,在医史上的地位,可与华佗、扁鹊比肩,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是历代针灸医者医家必读之典籍。 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历史上,建安时期兵荒马乱,据说,有一次因战乱缘由,皇甫谧拖儿带女沿淮河流域,由水路举家来到苏北地区,船至都梁附近,抬头一看,杏仁山树林茂盛,郁郁葱葱。 当时心中一喜,决定就在此处隐居,著书立说。而皇甫谧后人都知道,《高士传》、《逸士传》两部文学著作,就是先祖皇甫谧在这座杏仁山上最终定稿面世的。 岁月沧桑,人事更替。 历经战乱,当年皇甫谧一家人,在杏仁山的任何踪迹早就消失殆尽,而皇甫真人也是冲着先祖曾在这里生活过,才在清朝被推翻后,携妻女选择在这里研修中医典籍,行悬壶济世救人之事。 在这点上,他和董倡寿有点相似,不同是的,董倡寿选择在白虫镇开家中医馆致真堂,而皇甫真人则选择在杏仁谷。 杏仁谷只是杏仁山的一个山谷,谷中有溪水,有虫潭,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 皇甫真人和皇甫慧兰,正是皇甫谧一族的后人,在这山谷中已生活多年。 关于这段皇甫族史,皇甫真人很少与女儿提起,他只想让女儿过着单纯的谷中生活,研习中医,修身养性,将来与夫君生儿育女,相亲相爱一辈子。 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军阀混战年代,能好好的生活下来,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也是他一直没有走出山谷的原因。 当楚三平带着马队消失在山谷之后,皇甫真人将董问天领到家里。 这是一个类似于现在北京四合院格局的院落。 院子里种着几棵杏树,那些杏树,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有的树冠高过院墙,粗大的枝头伸到院墙之外,彰显着勃勃生机。 虽然从外围看院落不大,但踏进院子之后,整个院子显得宽敞明亮。 折腾了半天,已到了午饭时间,董问天还是上船前吃的早餐,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 在客厅坐下后,皇甫真人道:“贤侄,饿了吧”。 董问天也不客气,笑道:“皇甫叔叔,还真饿了,从都梁城到这儿,路程不近,走了小半天”。 皇甫慧兰早把一杯水端了过来,递到董问天面前,轻唤道:“问天哥,先喝杯茶吧。”然后望着皇甫真人说:“爹,你陪问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