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作品,别说是你写的,你几斤几两我还是清楚的。” “王教授,您这话说的,我就不能写……好吧,这种歌词我还真写不出来。” 那个id就叫“小王”的转发者尴尬的回复。 但群里的大佬们却是敏锐的抓住了小王这句话里的关键词: “歌词?” “你是不是打错字了?” “这分明是古词的韵律,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水调歌头》,不过作者应该稍微变种了一下,这也是自然的,水调歌头传了这么多年,格式上早变种多少次了。” “就是啊,那些流行歌的作词人能写出这种大作?” “小王,说话还是要严谨一些的。” “……” 群里虽然是大佬,但地位也有高有低。 这个“小王”在外界可是极为出名的文学界大人物,但在这群大佬面前也是个小辈,属于群地位极低的那种,谁都能呵斥几句: “真是歌词!” 小王连忙把《但愿人长久》这首歌分享到群里,心里直犯嘀咕。 这群有很多老家伙。 什么诸神之战,那是年轻人的玩意儿,老家伙们可不会在意。 他们只会抱着本书,一看就是一上午,下午就在群里讨论,偶尔学术界有什么动静,这些老家伙也会考虑是否发声…… 只是他们一发声,文学界会抖三抖就是了。 群聊暂时安静下来。 显然,大家都去听歌了。 几分钟时间足够所有人听完歌,群里才重新热闹起来。 “这么好的词,竟然用来当歌词?简直胡闹!” 有大佬似乎很不满。 但紧接着就有人持不同意见上阵: “我倒觉得这样挺好的,年轻人现在喜欢听歌,诗词文化的流行程度和歌曲没法比,二者结合倒是可以让更多人对古诗词文化产生兴趣。” “浪费啊!” 又有大佬出现了。 相左的意见则紧跟其后:“刘老头你这话说的,怎么就浪费了,给这种古韵浓厚的词谱曲,又不会掩盖这首词本身的优秀,还有利于传播呢。” “……” 持有两种意见的老家伙越来越多,甚至有争吵起来的趋势。 小王小心翼翼的发言:“我觉得吧……各位老师,我能说话吗?” “说!” 最先问作者的教授开口。 小王哆嗦着打字:“古词在以前就是用来唱的,只是那些古调基本没有流传下来,人家给词谱曲本就是古代人也会做的事情,况且这首曲子和歌词本身都是羡鱼同一人所作,他当然有这个权利。” 这话一出,倒是引发了群内的思考。 有些老人虽然古板,但并非不能接受正确的意见。 “说的有几分道理。” “词和音乐结合,确实是古来就有的。” “本来就是嘛,你们这些老东西太落伍了,我平时也听流行歌,这首歌唱的非常棒,另外有一首流行歌叫做《十年》我也非常喜欢,你们肯定没听过。” “唱的确实不错,这唱歌的小姑娘有点体会到词的意境了。” “就是低绮户的绮,她唱的不清楚,是qi不是yi。” “……” 小王看着群聊,愣是没敢说《十年》也是羡鱼的作品。 这时。 群里又有人道:“作者是羡鱼,你们有谁认识吗?” “羡鱼啊,我知道。” 某个在文艺协会任职的实权人物竟然也出现了,发了段常常的话: “你们去年不是讨论过几首诗吗,那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就是出自羡鱼之口,另外‘世人笑我太疯癫’那个桃花诗也是羡鱼写的,出自他一部名叫《唐伯虎点秋香》的电影,还有些作品我一时间记不清了,我还让人调查过,这个羡鱼是个没毕业的大学生,年纪轻轻才华斐然,我是有考察他,考虑让他进文联的,但他太年轻了,现在还不行。” 小王看到这个消息,吓了一跳。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