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跟叶文兰好好聊聊。《旅欧报》可以专门开辟个专栏,介绍中国美食的特点和烹饪方法。 美食电影和美食文都能成为流派,就说明很多人爱看专门介绍吃的文章。这不仅能给中餐馆做宣传,还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扩大报纸的影响力。 只不过叶文兰他们现在也帮忙找人,这事只能晚上或者明天再说了。 卫生和服务是餐饮的关键。即便是从华人里找的工人,也绝对不能让他们把国内的坏习惯带过来,省得败坏了名声。 之前闲聊的时候,叶文兰还跟她提到过一件事。 一家规模不小的中餐馆,服务员把客人喝剩的名贵酒又倒回酒瓶内,然后摆上酒台继续卖。 这事儿被报纸披露了,搞得所有中餐馆都受连累,名声都被败坏了。 还有就是严格杜绝白吃白喝问题。在国内,公款吃喝打白条很常见,但外国真没这习惯,不能惯出人家的破习惯,以后就盯着你们吃白食。 写完两页纸后,周秋萍还是觉得不满意。她需要成套的厨具。 匈牙利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他们对炒菜感觉麻麻的,吃炖菜较多,而且喜好面食。后两者都很适合无损复制模式,只要它们有合适的机器设备。 周秋萍头一个想到了李工。 厨具开发这活不适合找大厂做。因为你现在需要的产量少,人家为了你那三瓜两枣专门开一条生产线?你不开玩笑吗,做生意谁不考虑成本。 但如果有了成熟的设计,找家小厂来加工,这事儿反而不难。 现在的匈牙利有些地方尤其是生产经营方面很像千禧年前后的大陆,私人小厂也不少。只要找到了合适的人,这活能干下去。 周秋萍头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李工。 其实她觉得特别惋惜。 从89年李工承包车间到现在,靠着主打的卡拉ok设备,他没少给车间挣钱。 跟卡拉ok一比起来,厨具有些像可有可无的添头,销量不能说差,毕竟微波炉很受欢迎,利润也相当可以,但总体情况还达不到卡拉ok设备的零头。 前者是赶上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了,加上从89年开始的特殊阶段影响进口,国内竞争对手又有限,所以真是超级赚。 周秋萍本来想的第二个风口,就是连锁店中央厨房所需要的餐具。90年代是国内餐饮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什么华荣鸡,什么红高粱,你方唱罢我登场。 可以说肯德基和麦当劳进入大陆市场,最大的成就不是让老百姓有那个窗口去看一看美国文化,而是促进了大陆快餐的现代化。 如果精准地对上了这个浪潮,李工再承包三年车间也不愁没饭吃。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谁能想到苏联会解体呢?谁又能想到外国的事还能影响到国内一个车间的承包。 也许那就是借口吧,谁让卡拉ok设备卖的好,太能挣钱了呢?毕竟这世上会种桃树的人少,摘桃子却是人人都能伸手做的事。 周秋萍列好了功夫餐厅可能需要的餐具,然后打国际长途给李工,先和人拜年,两句客气话之后便直奔主题。 来吧,老同志。 您这正老当益壮呢,想什么退休啊? 人家退休是养鸟养花,你一个连棵草都能养死的人,还是不要辣手摧花为妙,老老实实地搞机器。 起码机器不会死。 李工本能地推辞。他在国内都不想折腾了,只想颐养天年。跑到国外折腾什么呀?难道他还不能享受人生吗? 周秋萍戳他心窝子:“你这享受的也有一个月了吧?什么感觉呀?” 知不知道啥叫退休综合症? 有人喜欢躺平,有一堆爱好,天天想着退休。 有人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最害怕的事情就是退休。因为离开了工作,他们很难找到被需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