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夫子没有错,学生在你的课上走神, 你如何惩罚学生都是对的。” 赵夫子这下才是真正转头, 正视起来跟前的燕惊双。 他多看了燕惊双几眼, 忽而问道。 “早些时候,山门前发生的事, 我也有所听闻,你武科明明那般厉害,为何要选择文科?” “可是因为宁…算了。”赵夫子好似想提“宁墨”的名字,又顾忌着燕惊双的女子心思,还是未提。 燕惊双看着眼前年过半百,不苟言笑的小老头, 她心下微动, 没想到赵夫子也是面冷心热之人。 燕惊双眸光多了几分温和。 “不是因为宁墨。” “我选择文科, 是希望我能在才学方面有所建树。” 对于赵夫子,她说的是实话,但也只能说一半的实话。 燕惊双目光掺了几分凝重,京师那人的权势眼下虽不至于滔天,但也遮住了半边天。 在弹幕剧透中说到,他后面真正完全掌握权柄之时,也就是他要捏死燕府之时,任何名目都不重要。 燕惊双的父亲心大,即便被当朝皇帝那般对待,他亦然勤勤恳恳地在江南做个闲官,未有半分怨言,说好听些是忠君,说难听些就是愚忠,她父亲定不是那人的对手。 大哥表面装成纨绔,实则掩藏身份去北境当谋士,一是天赋使然,二是大哥也想为他们燕家找一条出路。 因为大哥若是走正常的路子,稍有表现,京师那位就会对他动手脚,打压大哥,打压他们燕府。 上回说的那两位将军,出卖大哥的敖将军是大皇子手下的,另一位憨厚的迟将军是二皇子手下的。 虽然当年故事连载到大皇子和二皇子夺嫡,且京师那位是支持大皇子上位,让大皇子坐上了帝位,但二皇子当时也是逃了出去,另起势力,所以最后的结果未可知。 燕惊双不可能让自家大哥再投靠抄了他们家满门的大皇子麾下,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二皇子身上。 但寄托于旁人终归是不顶用的,若是二皇子还是无法登上帝位,燕惊双还是要另做筹谋。 归墟学宫是天下学子心中的圣地。 于此地打响名声,成为一方大儒,便是当今圣上想动他们燕府也要稍微想想。 可是这个时间实在太久太久了。 燕惊双等不及。 但她却从弹幕剧透里,另外找到了一线生机——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一方大儒,那就成为大儒的徒弟。 青衫居士,大梁第一大儒。 这个在大梁学子心里已然神化的人物,便是燕惊双来归墟学宫的目的。 青衫居士早些年并没有封号,而是在十几年前才自封了青衫居士,于文坛声名鹊起。 可青衫居士并不是一个突然冒头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在成为青衫居士之前,乃是当朝首辅公良庸,公良大人。 公良庸为官清廉,在任之时,广受百姓爱戴,更为大梁建国之初,出了不少治世良策。 且公良庸同当今圣上相识于微末,二人更是拜把子兄弟,整个朝廷没有几个人敢对当今圣上怒斥,但公良庸是其中一人。 公良庸是清官,是名臣,是能臣,更是诤臣。 只是后面,当今圣上沉迷玄学丹药,越发荒唐,公良庸如何劝都无法劝住,公良庸伤了心,卸任归田。 寄情于文坛,也就有了后来的青衫居士。 成为青衫居士的徒弟,自然不可能避免被满门抄斩,但公良庸手里却有一道盖了玉玺的空白圣旨。 这空白圣旨是做了特殊记号,也是当年当今圣上当着朝廷百官的面允诺给公良庸的,除却不能谋朝篡位,或是什么丧尽天良之大事,旁的什么都可以写。 当年公良庸陪着圣上打天下起义,他当时已然在文坛颇有地位,但因为做了这般事,被前朝史官戳了脊梁骨。 只道公良庸不忠君不爱国,简直就是一叛党逆贼。 这也让公良庸清白坦荡的人生留下了一个浓墨的污点。 当今圣上愧疚,便有了空白圣旨的由来。 公良庸归于文坛之后,不少人也打起了他手上空白圣旨的主意。 公良庸便放出了话,他这一生只收一个徒弟,这圣旨要传给他徒弟。 而眼下,公良庸手上的空白圣旨,就是他们燕府的救命稻草。 只是公良庸入了俗世之后,行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