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下巴,示意他自己去看。 裘大人一根神经吊着,赶忙抓来奏报翻开,然而就见上面所写: 「段相于回乡途中路遇山匪,连人带车坠入山崖,发现时已无力回天。」 第 91 章 花灯 奏报在所有人手中转了一圈,最终停留在晏暄手上。他轻轻捏着纸张两边,垂落的目光划过纸上的一笔一画,最终轻手将奏报合上,毕恭毕敬地放回宁帝面前的几案上。 宁帝视线在他身上停留片刻,而后才倏然收回,问道:他妻女如何? 回陛下,段夫人和段姑娘在另一辆马车上,只是晕了过去,并无大碍。 朕知道了。 跪在地上的人还在等着后文,小心翼翼地抬起眼去,却见圣上冲他做了个退下的手势:人死不能复生,如今战事要紧,此时稍后再议。 他也不敢多问,只得跪下身去称是,紧跟着就快步退下离开了这个气氛凝重的地方。 剩下的大臣们都没有说话。 他们之间有许多都是在位数十年的老臣,其中不伐有人曾同丞相交好。如今虽说漠北战情的确更加迫在眉睫,但也不至于到一句如何安置尸身的题外话都插不了的地步。 一朝老臣的事就被这么轻描淡写地揭了过去,这遭遇的山匪究竟是真是假,怕是人人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 一片沉寂之间,宁帝霍然起身,让一旁荣公公见状立刻喊了一声:陛下! 宁帝朝他抬了下手,示意无妨,继而走到桌前,负手用视线扫过桌上的地形图。 肖寒,继续说说你的意见。 晏暄略一颔首:臣认为应当出兵,且越快越好。 宁帝给了他一个眼神,示意他继续。 于是晏暄指着地图上箕山的位置,道:箕山地势原因,如若不是特意上山查看,从漠北这边很难发现匈奴那方的动作。那么臣有理由相信,敌军此番行事,或许是为准备。 准备什么? 奇袭。 周遭议论声哄然响起,宁帝冷着脸敲了敲桌子,那些嘈杂的议论声响就在一瞬间静了下去。 你继续。宁帝道。 晏暄执起原本插在箕山位置上的黑羽旗帜,冷静分析:箕山脚下城镇名江源郡,位于瀚林西北,最近的人家距离箕山不过也只有一里。五六月时天气回暖,箕山上积雪融化,汇入附近河流,让此地居民每年年中都为涝灾所患。 瀚林涝灾的事朕也知晓,只是因为当地地势原因,堤防难建,至今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宁帝轻叹一声,可那也是年中之事了。 晏暄将那旗帜插到江源郡的位置上,不轻不重地道:可如若人为加速冰雪融化、触发涝情,甚至直接引起雪崩,又会怎样。 他的声线是一如既往的低沉冷静,然而此话一出,整座天禄殿内就宛若堕入冰窟,仿佛那远在漠北的箕山在眨眼之间悬到了长安城顶,雪块灭顶一般倾泻而下,将所有人掩埋在冰冷又黑暗的废墟之中。 方才一直坚持立即出兵的裘大人在此时顿感心凉,不确定地道:晏大人,那照你这么说来,此时出兵岂不是正好着了敌人的道了? 不,正因如此,我方才需趁早动手,抢占先机。晏暄顿了顿,道:将计就计。 裘大人再次沉默下去,脸上神色却并未变得舒缓。此时不只是他,或许大多数人心里都冒出了同一个念头 那山脚下的百姓又该怎么办?难道就这么成了用来诱敌的食饵或棋子了吗? 没有人将这些问题明言,但晏暄仿佛能读到他们的心里话似的,视线在所有人的脸上一一掠过,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说: 江源郡与附近村镇百姓共六千有余,一人都不能弃。 好!宁帝骤然出声,在周围臣子顿时敬畏的礼仪下问道:你需要多少人。 晏暄道:精兵一万。 朕允你精兵两万,骑兵三万。宁帝拿起图边另一面红色旗帜,径直插入箕山背后的朔城,你尽管去打,朕这次要的,就是这匈奴单于的项上人头! 臣遵旨! 二皇子府中,最后一抹残阳之下,管家摸出巾帕擦了擦额头。 二殿下呀。他说着又喝了口凉茶,您这步棋都已经想了快半个时辰了。 院子里的石桌上这会儿难得摆了盘象棋,岑远一手撑着脑袋皱起张脸,另只手里捏着颗红色的兵,在石桌上敲敲打打,就是没去下手挪动棋盘上的棋子。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