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那种角度来说,林简这个“脱胎换骨”的说法,其实并不夸张。 在这个时代,官和民是泾渭分明的两条线,想要从老百姓的阶层,跃升到官员这个阶层里来,一般来说有两条路,其中一条是从军,把自己的脑袋挂在腰带上,用性命去搏出一个前程出来。 而第二条路,就是科考了。 当然了,靠恩荫也可以入仕,然而能够有恩荫的人,本身就不算是平明百姓这个阶层,因此也谈不上跃升。 事实上这两条路,无论哪一条,成功率都低到可怕。 就拿从军来说吧,国朝初年的时候,大周国力鼎盛,关中男儿闻战则喜,听到边关有战事,便兴冲冲的提着刀去报名砍人去了,想要靠一身血气换个前程。 可即便是在那个辉煌的时代,这条路的成功率也并不高,诚然时不时会有一个乡村小子靠着军功,成为了校尉,将军,乃至于大将军,衣锦还乡。 但这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过程,毕竟你提刀去砍人,别人也会提刀来砍你,没道理别人会死你就不会死。 所以,战场上更多的是回不来的人,说不了话的人,以及带着一身伤痛黯然返乡的人。 那些荣光万丈将军,带来了巨大的幸存者偏差。 而科考这条路,与从军并没有什么分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听起来有些苛刻的说法,实际上还远不能表现出这条路的残酷。 毕竟从军这条路,没有什么门槛,只要四肢健全就可以去,然而考学这条路,直接就对穷人关上了门,连让你迈进门槛,看见这条路的机会都没有。 在这方面,林昭无疑是幸运的,他家里虽然穷,但是有个母亲从小教他读书,长大之后又碰到了林简这种贵人相助,才能来到长安,进入太学读书,拿到了礼部考试的资格。 可即便如此,林昭如果不作弊的话,也很难能够真正考中进士,足见科考之难。 如今的林昭,在中了贡生之后,已经越过了民与官之间的天堑,从此有了功名,以后还会有官身。 而这个进士及第的功名,也会陪伴他一辈子,成为余生最好用的文凭,没有之一。 在林家正堂里,元达公坐在主位上,与林昭说了不少话,其中包括殿试考试的内容,以及面圣的时候需要准备的内容,叔侄俩没说多久的话,林夫人便笑着走进了正堂,开口道:“老爷,午饭已经准备好了,有什么话下午再说,三郎睡到现在还没有吃东西。” 元达公点了点头,正准备起身前往偏厅吃饭,突然一个林家的下人走了进来,对着他躬身道:“老爷,宋王府的世子殿下在外面求见,说是……” 那下人抬头看了一眼林昭,恭声道:“说是来给昭公子贺喜的。” 林简扭头与林昭对视了一眼,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好灵通的消息,三郎与我一起见一见他?” 身为大周宗室,亲自登门拜访,不要说林家的,就是宰相之家,也是要见一见的,况且林元达与这位世子殿下关系匪浅,自然是要见一见的。 林昭起身道:“人家登门了,自然是要见见的。” 说罢,叔侄两个人一起从正堂走了出去,来到了林家大门口,果然见到世子李煦站在林家大门口等着,两人一起上前行礼,拱手道:“世子殿下。” 李煦不敢怠慢,上前对着林简持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