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任命儿子杨渥为昇州刺史,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 但杨渥让人失望了。那个二世祖什么都不会,昇州也没什么东西,他待不住,三天两头往江北跑,生生把杨行密气得半死。 陆德善怀疑,杨行密那么快死,是不是与儿子不成器有关?他死之前,甚至就连心腹都不同意传位给杨渥,而是主张传给某位大将,日后再还政杨家。 还政当然是扯淡。 但中唐藩镇割据以来,节度使权力传承的过程中,不乏传位给侄子、义子、女婿、亲将的事情。因为那些老帅们心里很清楚,传位给信得过的人,自家子孙还能稍稍保得富贵,还能有些体面。若强行传位给不成器的子孙,因镇不住场子而遭遇兵变,那就是死全家的结局。 如何抉择,其实不难。 徐温、张灏兵变时,陆德善一度有过想法。 因为徐温是杨行密的亲信,被派到杨渥身边帮他——嗯,擦屁股。 杨渥担任昇州刺史期间,不多的人事都是徐温干的。听说徐温对昇州龙盘虎踞的形胜之地非常赞赏,屡次进言将理所从扬州搬到江南。 最终没有成功,不知道什么原因,大概是杨行密对淮南还有感情,杨渥上台后,时间又不够了。 徐温、张灏最后也迫于形势投降了,一切谋算成空,只能说这就是命。 陆德善启程前,与家族主脉的耆老长谈数日。 他真诚地请求家族改变态度,因为有些人居然私下里称今上“半胡半汉”,甚至诟病太子的血脉,说折皇后不是鲜卑就是党项,太子是“胡种”。 如此骇人听闻的言论,即便只在家族内部私下里说说,那也是在玩火。一旦流传出去,恐怕连去辽东、西域的资格都没有,九族人头落地是肯定的。 他的劝说起了效果。那几个大嘴巴的子弟直接被家法处置,发配到了山林子里面监督矿场。 这桩事之外,陆德善还提及家族子弟不要削尖了脑袋去考进士。 进士固然荣耀、清贵,但竞争激烈啊。与其如此,不如在杂科上面想想办法。以农学为例,考中后一样授八九品的官职,与进士没有任何不同。 而且,只要留心观察,同光四年第一届农科出身的官员已经有不少人升官了。陆德善不知道中间有什么缘故,以至于这些农科出身的县尉仕途走得这么顺利,但他猜想,应该和所谓的新朝雅政有关吧?门下侍郎王雍摆在那里呢,圣人的态度再鲜明不过了。 家族中有人认为,今上已经六十多岁了,没几年好活。他死后,太子不一定会坚持新朝雅政。 陆德善对此表示怀疑。但他也没有证据,所有人都无法确定,在这件事上,他没法说服家族耆老们。 一旦杂科受到打压,现在这些仕途走得还算顺遂的官员,可能就止步于此了。这是家族内部最大的担忧。 进士科,至少无论新政还是旧政,都挺吃得开的。考中进士,真的稳赚不赔,虽然难了一点点。 话谈到这里,已经无法继续了。 他知道,吴郡陆氏对韩愈、皮日休的道统论是非常赞赏的。他写文章抨击了这种论调,已经得罪了很多人。家族耆老之所以没给他脸色看,说穿了还是大家族投机的本能作祟,他陆德善被今上看重罢了。 明白了这点后,他只能长叹三声,默默来到了扬子宫,静聆圣人召见。 “世人多愚昧,奈何,奈何。”凭吊古迹结束后,陆德善摇着头离开。 新朝雅政,明明对江南有利啊。 北人做买卖,优势天然不如南人,这一点都看不懂的话,活该被淘汰。 ※※※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