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兵士外,经过两年时间的经营,已经有蕃汉民众九百余户缘城开垦、定居。 科布多是个好地方,有森林、有河流、有湖泊、有山脉,地势相对利于防守,农牧业资源足够丰富,后世清军还在这捕鱼、打猎、屯田,为西征大军提供补给——草原整体干旱,但仔细找找,还是可以发现一些适宜农耕的地区的。 黑城子是现成的,不过经历了重建,城周十五里上下,目前拥有定居百姓两千二百余户,以种植黑麦、糜子为生,兼放牧牛羊。 这座城池,大抵是漠北三城的中枢核心了,援应哪个方向都较为便利。 黑城子是俗称,现在的大名叫“无上城”。 东侧的可敦城城周十里出头,现只有五六百民户,半为契丹,半为河东、河北两地移民。 为免与阴山北麓浑氏的可敦城混淆,这座城池改名为“绥远”。 进入七月下旬之后,绥远城一带屡遭寇边。不光有阿保机帐下的契丹人,还有被他拉拢、引诱,或者自觉难以忍受大夏“压榨”、“管制”的鞑靼、室韦部落。 南、北二衙枢密院闻讯,奏请圣人后,立刻签发调兵令,禁军派马兵万人,征发辽东府兵万人、诸部蕃兵两万,北上索敌。 不过,大军尚未齐聚,辽东府兵一部先锋刚至,还没来得及交手呢,便有不少契丹人及附庸部族来降。 他们并不以部落为主,而是分为一个个小氏族,看样子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有人愿降,有人不愿,一片混乱。 审讯之后,得知阿保机早已带人远窜,这次南下劫掠,不过是临走时抢点东西罢了。 先锋部队派人追击,拦截了不少跑得慢的部落。他们见跑不掉,便顺势投降了。 朝命将所有降人贬为奴隶,不出意外又引起叛乱,好一番厮杀之后,大部复降,被打散之后,发往辽东诸州,予府兵为奴。 来了这么一批人,辽东道的府兵部曲基本算是齐了。 从唐末到同光五年,二三十年的时光,不断安置杂牌,至此基本算是把历史欠账给补上了——今年,奉国军最后五千人中,抽调三千人补入禁军各部,余下两千人至穆州为府兵。 算上安东府,整整七万七千府兵,二十万户部曲。辽东是畸形的,毫无疑问,仿佛一个大型奴隶制社会。 这个社会中有一小部分人上人、一半正常人、接近一半的事实上的奴隶,外加一部分野人,民族混杂,野蛮凶悍,起码还需要几十年的稳定时光,才能彻底交融消化,成为稳固的地盘。 值得庆幸的是,大夏王朝如旭日初升,有这个时间来积淀。 ※※※※※※ 九月初五,邵树德亲自召开南北衙及东宫属官,在观风殿内讨论由赵光逢、萧蘧二人整理提出的财税改革草案。 太子本人也到场了。 出外巡视这么久,他对民间疾苦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底层官场的实际情况更加清楚。邵树德曾与他长谈过,发现儿子的施政理念也在随之改变,心中非常满意,看样子多出去走走看看还是有必要的。 而在讨论财税改革草案之前,正好借着北边草原的消息,邵树德看向杨爚,问道:“杨卿,你递上来的有关草原诸部赋役的奏疏,朕一直留中未发,思来想去这么些时日,觉得还是要慎重施行。” “陛下有何吩咐?”杨爚问道。 “此番有数个部落响应阿保机,为何?”邵树德反问道。 “草原部落不服管教,纵然一时慑于天威,时间长了,还是会有反复。”杨爚答道。 邵树德点了点头,又问道:“这样的部落多吗?” “不多。” 其实形势明摆着的。大部分部落并不是被打服的,而是随大流,来到黑城子参加国人会议,推选邵树德为无上可汗。 但人一上百,形形色色,总有人不服气,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勾连外敌,遽起发难。 还好,这样的人只是少数,草原政治伦理还没被破坏得一干二净。 但正如杨爚所说,因为频繁的战争,草原部落承受的压力很大,不满一直在累积,纵然去年赈灾,刷了一波好感,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