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晚唐浮生

第1270节


月初五的时候,邵树德抵达了焉耆府。

    随行的有禁军马步军士三万余人、侍卫亲军五千、银鞍直七千余,总计四万多人。

    留守焉耆的大军只剩下了三千余,大部分去了龟兹。不过本地新来了两千老兵,正是邵树德去年下令招募的府兵,经过数月时间的长途跋涉,基本都到了。

    “朕当初下令在十几万人里募两千府兵,就担心没人愿来。如今看来,将士们还是乐迁的。”看着鹊巢鸠占,入住一座座现成房屋的府兵将士,邵树德笑道。

    能不“乐迁”么?

    你不来西域,也要被四处调派,今年在云南,明年去辽东,后年整不好又被派去黔中的大山征讨不服王化的蛮獠。

    武夫们也不是傻子,被这么折腾,基本只有两条路:造反或回家。

    造反不怎么敢了。

    回家也是不太愿意的,收入少,人也累,最主要的是,当了那么多年兵,真不太会种地了,而且也不一定有地给你种。

    正好西域招募府兵,那就去呗,监督部曲种地,总比自己亲自种地强吧?虽说西域的环境是差了点。

    因此,招募工作很快就完成了。两千府兵收拾行囊,带上家人,总计一千七百余户,分两批抵达了焉耆府,目前还集中居住在府城,将来会分散到焉耆县附近的乡里——尽量安排在“大海”(博斯腾湖)及孔雀河附近有水渠灌溉的地方,算是一种优待了。

    而焉耆四县的户口也统计得差不多了,计有一万零一百户,四万九千六百余人——经历了战争与杀戮,但还比高昌回鹘户籍册上的人口多,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这一万户加上府兵及其部曲八千户,整个焉耆府四县的总人口接近九万。将来再来一些官员、工匠、商人、僧侣、士人之类,焉耆府有可能成为一个十万人口的西域重镇。

    但还是没有北朝时代的焉耆国人口多,甚至还不到那时候的一半,让人颇为无奈。同时也从侧面说明,自唐以来,这块地方就没有真正太平过,即便在安史之乱前,焉耆也数次沦陷,屡遭兵火。

    “陛下。”自去年入冬后便一直留镇此地的臧都保过来行礼。

    “臧卿辛苦了。”邵树德说道:“焉耆百姓可还顺服?”

    “不顺服的或死或走,留下的都是顺服的。”臧都保说道。

    说完后,又简单解释了一番。

    不听话有异心的,都让龙家人杀得差不多了。或者向西、向南跑路,比如之前跑到热海的那些人。

    “麦子几月可收?”邵树德问道。

    “下个月便能收麦,但只有不到千顷种了越冬小麦。加之战乱,百姓财物多有损失,人心惶惶,怕是收不了太多。今岁开春后,臣令百姓们紧急播了一部分粟麦杂粮,最早的六月可收,晚的要八月份。这些粮食只够本府百姓及新来移民嚼吃,无法供给军需。”臧都保实话实说。

    “朕知道了。”邵树德说道。

    其实,也不是完全供应不了军需。比如,可以先把百姓手里的余粮征收上来,供应军队。等后方的军粮输送过来后,再还给百姓——当然也可以不还,那样就要饿死人了。

    在西域征战,就是这点不便利,而这也是邵树德没把全部军队带过来的主要原因。

    再等几个月,当大海、孔雀河及其他水草丰美之处的牧场有相当积储,且北庭方向再输送一批牛羊过来之后,补给困难的状况可有所缓解,也能调集更多的军队南下。

    只是,不一定有这个时间啊。

    邵树德在焉耆府待了十天左右,一直在察访民情,与新近移民而来的府兵家属交谈,直到四月十六日,龟兹方向的使者过来,具陈疏勒的情况之后,他终于嗅到了一丝战争的味道。

    “传令,西州大发役徒,加紧转运粮草,尽数发往龟兹。”

    “热海州都督、刺史,即刻赶来觐见。”

    “以黑矟军都虞候马嗣勋为清道斩斫使者,率本部三千余人当先南下。”

    “臧都保领本部留镇焉耆,看守后路,兼且督运粮草。”

    “其余各部,随朕南下龟兹,不得有误。”

    “臣遵旨。”在场诸将官纷纷应道。

    南风乍起,烟尘漫天。

    所有人都下意识看向疏勒方向,仿佛一场大战已在所难免。

    第015章 你们的家人都在受苦吧

    “大汗,事到如今,还在犹豫吗?”喀喇沙的宫殿内,李守信M.zZwTw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晚唐浮生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