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在桌边独自坐了良久,偶尔给自己倒一口茶水往口里灌。她明明是想笑的,偏偏眼泪一直止不住。泪眼朦胧处看软塌上的薛凌,已经拿了支毫笔在描帖子。少女永远是最简单的发髻,一支素簪固定,几缕发丝垂在侧脸耳边,映着盈盈烛光,更显娇嫩。不似京中的千金小姐般富贵荣华,倒像山谷兰花,开的清幽,一副飘摇模样堪惹人怜。实际上,生根破岩之中,立足乱石之间,坚韧的很。 齐清猗无需走过去便知,三妹妹笔下大抵是本百家姓。她看过数次薛凌写涂这东西。以往不多想,现在却忍不住思量。薛家的儿郎,不说文韬武略,也该是书读千担吧。当年薛弋寒获罪,薛老太悬梁,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究竟去了哪,经历了些什么,才会把世间学问都归于那本少儿启蒙之作? 绿栀去了齐清霏院里,又回来了,见薛凌屋里有人,未多言语就退了出去。薛凌也没留人,只余光瞅了一眼,并未提着东西,那就是齐清霏收下了那包零嘴。再偏头看看齐清猗,仍是坐在那发呆。无端让她想起,那夜明县夜逃,自己抱着一堆发霉馒头,坐在树底下的样子。 她长叹一口气,叹完惊觉这几月时时刻刻都在叹气。再接着描桌上册子,“乐于时傅,皮卞齐……”,描到此处,薛凌笔锋一停,久久再未落笔,浓墨滴落好大一点,正好落在那个“齐”字上。 这刚写好的齐字,被墨渍盖的严严实实,再也没有了。 ------------ 第186章 尘埃 齐府要离京的消息,已经传遍大街小巷。无官之人,原不该惹起魏塱注意。只是这齐世言的牵扯太深了些,下人少不得揣度主子心思,耳旁风多吹了几句,魏塱也就知道他忍着恶心多养了三年的狗人事不醒了。手上笔杆转了一圈,便君恩深重的遣御医到齐府看看这位先帝老臣。 毕竟,万一死了呢?那不能让齐府三小姐戴孝出嫁啊,这打江家的脸也打的太很了。皇帝嘛,总是要恩威并施的。 国医圣手,药到病初。只是,救病不救命。针扎了两日余,齐世言果真是醒了,能吃能喝,可惜的是,不能跑也不能跳,亦不能言语。一如诸位名家诊断的那样,瘫在床上,口鼻流涎不止。好在齐府家大业大,也不愁养不起这么个废人。 御医自觉有负圣上所托,复命时惶惶不安。没想到皇帝并未多苛责,随手给了不少赏赐,道卿家辛苦。 手上折子,说的是拓跋铣求进京一事,霍准呈的。魏塱犹豫着不知如何下笔,不由得感叹了一句。这齐世言,还是命好啊。需要退的时候,就多了个女儿,需要躲的时候,就废了。不废的话,都不一定敢放他走。 瞧瞧这霍家,霍云昇才闲了几天,霍准这老匹夫就敢把拓跋铣摆到明面上来威胁自己。宁城那一带,在霍家手里多捏一天,他这个皇帝,就不畅快一天。 那晚长谈之后,薛凌和齐清猗在很多事上已经心照不宣。这几天帮着齐府搭理大小杂事,替丫鬟找去处,放小厮寻高枝。又雇了上好的护卫,安排着送齐世言一行人离京。薛凌不喜这些琐碎,也是帮着强撑,几天下来心头烦的很。 更令人不解的是,齐清霏死活要留在京中,道是“若大姐姐肯收留,她就住陈王府。若不肯,她为奴为婢自有办法活下去”。谁也无法劝她改变主意,没奈何,最终只能让齐清猗好好照顾。 终于将齐世言搬上了马车,旭日东升,风清气爽,适合出行。齐府人丁早已散尽,成了一座空宅,几个小姐也就一贴身的丫鬟使唤,不得不自己帮衬着搬东西。挑挑拣拣的,快到晌午,才正式启程。不知是见魏塱派御医来的面子,还是真有几分情谊在,竟有不少官员下朝后来送齐世言。 车夫一扬鞭,马车缓缓前行。齐夫人从马车窗户里探出头来,冲着齐清猗拼命挥手。来送人的官员渐渐散了个干净,交头接耳说些什么外人无从听起。直到车马再也看不见,齐清猗握着手上帕子,拉了一把齐清霏,细心擦了擦她眼角道:“何苦留在这吃人的地方呢。” 二人不顾薛凌,自进了齐府。薛凌站在明晃晃的阳光底下,伫立良久,一低头,也迈进了齐府门槛。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