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绝大多数的朝臣都是沉默的。在天翻地覆的变化中,这似乎都算不得什么了。 尤其是这是皇室一家子人的事儿,似乎也轮不到旁人来干涉。 当然以上这些话,清醒的人自知,不过是骗骗自己罢了。帝王何来家事?这改姓自然是大事。 只是就如同他们根本无力阻拦圣神皇帝登基一样,这件事,他们阻拦也无用。 况且,别说公主皇子本就是皇帝亲生,就连之前全须全尾李唐宗室里的公主,且是高祖李渊之女(辈分都不对),还曾上书请奏过陛下愿意改姓武氏,甚至要认圣神皇帝为母。[1] 这便是帝王之权。 在锅里的蛙蛙们,绝大多数安静地躺平。 但还是有几位蹦了一下,下意识道:“陛下,可周王、殷王皆是先帝子嗣!如何能……” 姜握垂眸:依旧是只说周王殷王,对公主们提都不提。 所以,曜初的路,也自有她的难处。 圣神皇帝神色未改:“过去二十载,公主与两王未随朕姓,自也是朕亲生亲养的子嗣。怎么,难道如今不随先帝之姓,就不是高宗的子嗣了吗?” “诸卿若有此疑,可代朕去问问先帝。” 蛙蛙们再次躺回了锅里:温水还挺舒服的。 * 这一日大朝会,朝上不只多了一位尚书左仆射,一位门下省侍中。 还多了一位大司徒。 圣神皇帝为姜相加正一品三公之名—— 自古来,朝中官位之重,无过于三公三师。大唐的官职品级设置特殊,哪怕到了宰相的位置上,若无爵位或者虚职,也是正三品的实缺(中书省和门下省宰相为三品,尚书左仆射为从二品)。 而三公三师乃正一品。 故而自有三省六部后,三师三公就多为宰相之上的荣誉称呼,只加给简在帝心的宰相。 譬如长孙无忌做过的太尉,李勣做过的司空。 自两人去后,朝上多年未有三公三师。 今日,又有了一位三公在朝! 唐之职官明定:三师,乃训导之官也,多加封于帝师;而三公,则是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2] 三公乃太尉、司徒、司空三职。 至于皇帝为何给姜相司徒之职,而不是排在最先的太尉,朝堂之上许多朝臣都以为,是上一个太尉长孙无忌下场不好的缘故,皇帝有所避讳。 其实,除此外,君臣两人更彼此心知肚明的缘故,是司徒这个官位来源。 《左传》有云:“昔少昊氏以鸟名官。”这才始设置了司徒、司马、司寇等官。[2] 仙鹤。 亦是百鸟之一,朝以凤皇! 皇帝许司徒官职,其实是想起了仙鹤。 * 圣神皇帝声音落下的那一刻,姜握脑海中亦响起了系统里的声音。 【亲爱的用户66688号,恭喜你达成白金成就·位极人臣】 姜握熟练地先押后领取成就奖励,然后暂且静音掉小爱同学激动的声音。 她面对丹陛之上的陛下。 “臣,领旨。” “必不负陛下之意。” 作者有话要说(回收番外伏笔,姜姜的大司徒) (没看过番外的家人们,还是可以不看!等全文完结一起看~) *历史上武承嗣也以这个理由,鼓动大臣上书,让武皇传位给他。 *放一下史册上求生欲很强的李旦:李旦主打一个躺平:在武皇做太后期间,去祭祀【太后服衮冕搢大圭,执镇圭为初献,皇帝(李旦)为亚献,太子为终献。】在别人请命让武皇登基的时候,李旦【皇帝(旦)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 [1]《旧唐书·列传一百三十三》与《唐会要》都有记载:【千金公主(李渊第十八女)以巧媚善进奉独存。抗疏请以则天为母,因得曲加恩宠,改邑号为延安大长公主,加实封,赐姓武氏】 [2]见于《唐六典》 完全不负责任小剧场。 乾陵: 听完李显的类比,还有那句‘因父皇的缘故,他们身份尴尬’。 荔枝(气晕):果然有的儿子,真的可以不要的!改姓怎么够,要不过继出去吧。 荔枝(看向李承乾):大哥…… 李承乾(十动然拒):雉奴,我有子嗣。 荔枝(再看向李泰):你…… 李泰(得意):我也有儿子,还很聪明。 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