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中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着此奉见先帝。”[1] 李勣能管的了子孙,可管不了皇帝。他想,以皇帝的性情,必会为他行大葬,多赐礼器。 实在是不必了。他早就给自己选好了明器,是几匹曾经随着他征战沙场的爱驹的彩瓷。 “只请陛下万勿费心。” 姜沃听过后也只能道:“大将军之言我必转达到,只是……”皇帝只怕不会应。 * 果然,皇帝听闻姜沃转述之言,次日再次摆驾,亲临英国公府。 这一日,皇帝屏退了所有人,只与英国公谈了大半日。 最后,两人再次说起薄葬之事。 皇帝原本坚不允。直到李勣自榻旁取出一对黄翡雕琢成的柿子:“陛下早已赏过臣最好的明器了。” “臣初见陛下,是陛下五岁时。先帝命臣代陛下镇守并州。” “彼时陛下从先帝的多宝阁上取了这一对柿子相赠。还道曾听文德皇后言,柿乃‘事事如意’,以此相赠,盼臣诸事如意。” “臣这些年尊荣已极,皆是陛下所赐。” 皇帝眼前一如既往有些模糊,他伸手接过这对黄翡雕琢成的柿子,冬日里,玉质一片冰凉。 他声音薄的如同冬日里散开的雾气:“大将军若去,朕于朝堂再无可依。” 李勣一世谨慎小心,用皇帝的话说,便是‘历三朝未尝有过’。 哪怕皇帝从不避讳在众人面前提及他是托孤重臣,待他亦多如师长般敬重。但自皇帝登基,李勣在他跟前,便没有一点逾越身份的言行,皆是以臣下本分自居。 直到今日。 他才稍稍逾越一二,像是一位老师与长辈一样,语气温和但却不那么毕恭毕敬,对皇帝道:“陛下这些年困于病痛,已然做的很好了。” “来日九泉之下,先帝若问起,臣亦如此道。陛下无负先帝托付社稷。” 皇帝终于榻前泣泪难言。 ** 十二月戊申,尚书左仆射、太子太师、英国公勣薨。 是冬无雪。[2] 次日恰好是大朝会。 礼部尚书许圉师带着礼部通宵达旦为英国公拟了数个谥号,以备皇帝明日择选。 然而次日大朝会,皇帝不但久违上朝,还根本未用礼部拟好的谥号。 直接为英国公定下谥号‘贞武’。 朝臣们是略有些惊讶的:因‘贞’字多用于文臣,且是最顶尖的文臣。比如魏相谥号便是‘文贞’。 姜沃更知,虽说后世排谥号,最佳是文正,但其实‘正’字是为了避讳宋仁宗‘赵祯’的‘祯’字,才把文贞改为了文正。 此时文臣宰辅最佳之谥,便是‘文贞’了。 如今,皇帝却定下一世战功赫赫的英国公谥号为‘贞武’。不过朝臣们也只是略略惊讶一下,并无异议。 出将入相,英国公当配此谥。 议过谥号,还要议及……下葬事。 尤其是下葬之所:说来,英国公历经三朝,究竟陪葬何处皇陵,还得看皇帝的心意。 皇帝这回根本不与任何人商议,所有的话都只是吩咐,礼部只需要在旁当个耳朵记下来。 “英国公陪葬昭陵。” 礼部尚书许圉师记下这句话时,直接将下一句话‘配享庙庭’也写上了—— 说来,能陪葬昭陵的,不一定能配享帝王庙庭。譬如陪葬先帝昭陵的臣子上百人,但只有诸如李靖、高士廉、房相杜相(还因为子孙谋反被取消过数年)、长孙无忌几人,才有‘配享庙庭’之殊荣。 但英国公一定会有的。 故而许圉师已经先写下了这句话。 却听皇帝道“英国公陪葬昭陵,但来日要配享朕之庙庭。” 许圉师一怔,这,本朝无此先例啊。 但这个念头只转了一瞬,很快就灭掉了。他绝不敢今日在此事上提出异议,于是全当这件事特别正常,立刻应声,继续记下去。 直到一一定下这些或有争议之事,皇帝才于朝上露出悲痛之色,最后一次为大将军加封官职:“追赠……英国公太尉,并州大都督。” “辍朝七日。” “昭陵英国公坟茔,从汉代卫、霍之名将先例,筑阴山、铁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