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所有的一切都遵循最大利益原则。 谢家在江东是半个皇帝,从一个二流士族,发展成为高门中的翘楚,岂会轻易舍弃到手的一切? 王猛道:“陛下所言甚是,昔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语,若能挡住大梁此次进攻,日后江东便是桓与谢共天下。” 谢家子弟在外为太守、镇将,在内为侍中、散骑,荣宠一时。 桓温立国,动摇不了谢家的权势,反而要拉拢谢家。 李俭恍然大悟,“儿臣明白了,谢安当年之所以联姻,是为了以防万一,万一江东灭亡了,谢家在大梁也有所保障,能继续延续下去,此人心思倒是深厚。” 两头下注,是士族们的常规操作。 “魏晋之衰,皆在士族只为门户一己之私尔!”李跃微叹了一声。 不是士族中没有人才,相反,一个个都聪明绝顶,各种内斗智计百出,空前绝后,将自己的家族推向顶峰,凌驾在社稷黎民之上。 李跃个人觉得两晋只是一个士族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不算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不仅比不上魏晋,连春秋战国都不如,完全是一次历史的倒退。 这种倒退不仅是军事上的,是各方面全方位的倒退,华夏第一次在胡人面前失去了所有优势。 所以魏晋以来,种种荒诞、无耻、无能之事之行层出不穷。 谢家如今是这个共同体中鳌头,不把刀架在他脖子上,怎么会轻易投降? 猫儿绝不会放弃到嘴的荤腥。 李跃从来就没对谢安抱有太大希望,他有才干不假,但比起王猛、周牵差太远了,也就跟小舅子崔宏一个档次,“朕此番南征,不仅是为一统天下,还为革除魏晋以来华夏之积弊,还天下以朗朗乾坤!” 这种事情不能再让王猛去做了。 如今他已经是大梁首相,身上担负着更重要的任务。 “父皇英明。” “陛下真雄主也。” 二人目光都带着一丝敬意。 李跃从软榻上起身,“传令诸军,洛阳集结,随朕一统南北!” 第七百二十四章 南征 大军陆陆续续向洛阳集结。 各地的粮草也提前输送至前线。 三路之中,东路最为轻松,从洛阳出发,顺颍水而下,直达寿春。 出征时,洛阳父老皆来送行,浩浩荡荡人头攒动。 洛阳这座古都在大梁治下逐渐恢复昔日之繁华,人口七十余万,洛中地区阡陌纵横,村郭相接,人口近两百万。 东西商旅络绎不绝,南北货物络绎不绝。 李跃仔细叮嘱李俭不要过多干涉战事,以稳为主,遇到不明之事,多询问桓伊和刘应。 “父皇用心良苦,儿臣知晓。”李俭骑在马上,身体略显瘦弱,比不上他的几个兄弟。 “俭儿……”崔言思又哭哭啼啼起来,这么多年还是没改这毛病。 “哭什么,弄得像送丧一样。”被她这么一弄,李跃一阵烦躁。 崔言思瞪大眼睛,眼泪总算是止住了。 “母后不必担忧,儿臣又不是真的去前线厮杀。”李俭反过来安慰她这个当母亲的。 “好了,将士们在城外等候多时,早些去吧。”李跃挥挥手。 每次弄得都像生离死别一样,晦气。 身为储君,身上没有军功挂着,以后如何镇得住将兵悍将? 更不用说他的几个兄长,颇有将才。 李佑一到西域没两月,便打了一场胜仗,击溃匈奴、柔然、高车联军,阵斩两千有余,俘虏五千人,虽是小胜,但也让秦国在七河流域支棱起来。 李傥在东边,沾染了辽东的凶悍之气,经常率千余骑扫荡北方库莫奚、契丹、鲜卑等部落,与高句丽的摩擦中设计埋伏,射杀敌将而归,勇冠三军,短短三四年间,李傥在辽东军中声名鹊起,成为崔瑾的左膀右臂。 其他几个兄弟也不是泛泛之辈。 李信、李儁、李佶几个小的,在尚武堂中也是崭露头角。 李跃对子嗣的培养绝对下了大功夫,除了言传身教,还为他们请有才干之人为师。 不过这也让李俭压力巨大,每个兄弟背后,都或多或少有一股势力支持。 关东士族、关西士族、被同化的诸部、勋旧、寒门庶族等,或多或少的卷入其中,换了另一个种争斗方式。 李跃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好在自己身强体壮,只要女色上稍微控制控制,再活三十年,到六七十岁问题不大。 三十年,太子的根基只怕稳如泰山,无人能撼动。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