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事?她们家姑娘这么好的人,值得更好的良人。 姜嬷嬷坐在下首处,一直闷不吭声,拳头握得死紧。 惟有坐在主位上的叶蔓君倒是一直很淡定,微风拂过车窗帘子,她微一倾斜,就能看到前方护送的男人,那位汝阳王府的二爷,对于这一家子的人员她知之不祥,只知道她的丈夫是嫡出,由王妃朱陈氏所生。 心中早已转了无数个心思,每一个都让她皱紧眉头,这次山长水远到达汝阳王府,这前程并不光明。 半晌,一直没有做声的她看向姜嬷嬷,“嬷嬷,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与我说。” 姜嬷嬷闻言愣了愣,然后抬头看向叶蔓君那双透彻的双眸,对这位未来世子妃她一直很有好感,再思及刚才那位二爷的行事风格,胸口憋着一股子气,最后她道:“外面那位是我们世子爷的庶出二弟,由侧妃滕氏所出,他只比我们世子爷小上两个月,所以年岁相仿……” 叶蔓君静静地听着这位汝阳王府庶出的二子朱子期的事情,比起世子朱子杰,这位似乎更得王爷的欢心,而且汝阳城的人也更为认可他,隐隐有凌驾于朱子杰之上的态势。 但碍于礼制,自然是嫡出的长子能继承王位,朱陈氏这位王妃与滕氏母子势成水火,必不会甘心把王位让给这位庶子,所以她一直压制着朱子期的崛起。只是在汝阳城上下一心地期许中,她的压制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这才不得不向京城求救,希望儿子能尽快成亲,希冀着能得到京城皇室的支持。但碍于这汝阳王府世子妃的人选马虎不得,皇帝朱翊与太后几经相商,方才圈定了叶蔓君。 这点叶蔓君已经从刚刚朱子期的行为看出来了,对方根本就没将她这位未来世子妃看在眼里。 其实汝阳王与当今皇帝这一脉都是朱家后嗣,一切还得从太祖那儿追溯起。太祖起义推翻前朝的时候,一直是兄弟俩打拼,在打江山的过程中,弟弟的功劳最大,因为武力值更强,所以更能得到三军的拥护。 太祖当时不会说什么,但这么一个功高盖主的弟弟的存在,于太祖而言却是鱼刺在喉,始终不舒服。本来这弟弟是诚心服从这哥哥的,无奈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弟弟的谋士也不是吃干饭的,早就猜到太祖总有一天会容不下这弟弟。 兄弟阋墙,对于初建立的大顺朝来说绝非好事,当时还有未靖的前朝势力,外又有蒙国虎视眈眈,只要一旦祸起萧墙,所有的努力都将附诸流水,因而无论是哥哥还是弟弟,都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矛盾总会有爆发的一天,两人不可能一直这般安好。 最终弟弟还是退回到自己占据的主要城镇,也是比较靠近边陲之地的汝阳城,他向哥哥说,这儿风景独好,他只想在此安老,表明他无意再与哥哥相争。 哥哥也听出了弟弟的意思,碍于当时大顺朝是百废待兴,经不起再折腾,无奈之下他同意了弟弟上奏的折子,为了牵制弟弟,他提出了历任汝阳王妃必须是由他指定的,来自京城世家权贵的嫡女。 弟弟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 这就有了历任汝阳王妃都是京中贵女的传统,熟知这段历史的人家根本就不想把女儿嫁到汝阳王府去。 叶蔓君也是知道这里面的缘由的,所以她对于这桩婚事一向不太积极,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在里面,皇权不可抗,她不能自私地逃婚一走了之。 “世子没有亲来,嬷嬷是怎么想的?”她轻启朱唇追问了一句。 顿时惊得姜嬷嬷手中的茶盏掉了下来,经叶蔓君这似无意的一句话,她也察觉出里面有猫腻,世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任命朱子期替他来迎接未婚妻啊,这样一来,不就是明晃晃的打脸了吗? “姑娘的意思是?”她的声音在打颤。 叶蔓君轻掀纱帘看了眼外面那道挺拔的背影,“嬷嬷说呢?”她把皮球再度踢回去。 姜嬷嬷一时间心乱如麻,她的手在打抖,心里焦急如焚。 叶蔓君却是闭上双目挨在枕上养神,由得绣帘用团扇给她扇风纳凉,这汝阳王城在北方,但这会儿还是挺炎热的。 这一路都没有休息的时间,哪怕两个侍女心中有着许多的疑问,这会儿也只能装聋作哑不敢随便评说一个字。 反观叶蔓君倒是老神在在,小脸上也没有一丝的急切,反正于她来说,来都来了,这会儿想要退回京城那是痴心妄想,只能既来之则安之。 这一切变故,远在京城的林珑并不知晓。 她正在坐月子,现在是有儿万事足,只想着每时每刻都抱着两个孩子在怀,怎么爱都觉得不够。 “这大名还没取啊?”前来参加洗三的权吕氏看了一会儿孩子们,就问了出来。 “祖父说还没确定哪一个名字好?现在还在犹豫着呢。”林珑穿着一件杏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