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还小,不明白事,但是杜有财是人精子,一路走一路低声训斥碧草:“跟着姑娘出门,不可淘气。好好的跟着姑娘……若是把人丢在外面,这不光是咱们余家没了脸,连带的那两个国公府里也没了脸面……” 絮絮叨叨的,声音压的低,但有些话,断断续续的还是传了出去。 本来是不许外人进的,这边一听还连着国公府的。两个国公府连在一起的,这除了贾家也没别人家了。四王八公是个什么关系?下面的人清楚的很。见面都有三分香火情。 马夫听见了就报了上去,拿事的是内宅的女管事。 余家很容易的就进了门,他们只当不知道为什么的,直接问寺里的知客僧,供奉牌位的事。 牌位上是余贾氏,得!老关系了,家里的那点事总能听到风声。 这边三个人只管跪经祈福,等到了下半晌了,那边果然来请了。 邵华没见过这阵仗,余梁也是赶着鸭子上架。再是听过那富贵乡里的故事,但那也只是故事。 林雨桐以前是见过南安老太妃的,若是这个时间点的话,只怕是那位南安王的正妃身体不好了。这位老太妃是来祈福的。 进去见了礼,这老太妃一脸的慈和:“可怜见的,竟是不知道你们进京了。”又叫人给赐坐,又叫人给上茶拿果子的。好像一直都记着有他们这些人一般。 余梁就道:“小时候常听母亲说起太妃娘娘,总说您是观音的面相。后来母亲去了,嬷嬷又总说不能回京城,给您磕个头。您最是怜老惜贫,施恩又不图报。可这受了恩惠的人,又哪里敢忘?嬷嬷的儿子那一年病了,差了汤药钱,她在园子里跟别人诉苦,您身边的人听见了,回头赏了嬷嬷十两银子……” 南安太妃哪里记得住这些事?不过跟贾家常来常往的,这个也说不准。 倒是太妃后面的一个嬷嬷就笑:“还真是……当年老奴还是个小媳妇,第一次跟娘娘出门就脏了裙子,倒是有个姐姐好心帮着带路……这姐姐在外头跟人说话,老奴听见了,跟娘娘叹息了一声,娘娘叫老奴赏了银子。这样的事,您一年不做一千,也做八百,哪里记得住……” 林雨桐心里就笑。原主的记忆里,听过这事。不过这银子不是给自家的嬷嬷的,而是她瞧见南安太妃的人赏给赖嬷嬷的。 余梁如今将人物一改,谁也没当真。这不,奉承的人马上就接上话茬了。 南安王妃就高兴,又问余梁别的话。 家里如今如何了?怎么来的? 对外当然不能说余鉴的不好,只说戍边,自己兄妹在老家。 戍边的将领妻子儿女是得在老家,县衙得看着,若是无缘无故失踪了,马上得禀报。 南安王妃就连连道可怜,又问起了以后的打算。 余梁就说了,先是逃难出来的,把母亲的灵位安顿好,在客栈暂住着,已经给父亲送了信了云云。说到贾家,只说等把宅子收拾好,进了京城,就给外祖母舅舅舅母问安。 南安王妃当时什么也没说,叫人给了表礼,都是金银锭子。 回去之后,余梁有些忐忑,也不知道事情能不能成。 邵华却道:“不管能不能成,有了这些银子,咱们就算是在京城里租赁个院子,也能过活了。” 余梁没说话,但这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邵华就低声道:“其实,没有那些高门贵戚也挺好的。” 林雨桐叹气:“哥哥哪里只是为了攀上这门贵亲?”其实,余梁主要防着的是余鉴。说起来,还是为了原身他的妹妹的。 姑娘家大了,这婚事就顶顶要紧了。贾家不是好去处没错,可他们对余家姑娘的婚事是不能替余家直接做决定。好与歹的,都有转圜的余地。可是这余鉴则不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能把亲闺女扔下不管,就能再把亲闺女卖一遍。可只要认下这个外家,他一个小小的戍边的参将,敢一点也不顾忌贾家擅自决定吗?不光是不敢,还得巴着这边些。 所以,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心里存的事一点也不少。 邵华看看林雨桐,看看余梁,马上就明白了。当着小姑娘的面,是不好说这些婚嫁的事,不过这小姑子好歹通透,她叹了一声:“就是不知道成不成?” 成是肯定成的。 南安太妃当日回去,就打发了人过去只说是请安。然后闲m.ZzwT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