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工拿的工资,够干啥的?拿着吧!” 今年大垚两口子也回来了。 两人属于不回来不行的。 回来干啥来了?送孩子来了。 进了腊月添了个孩子,如今也刚刚才满月。林百川给孩子取名叫跃进,林跃进。 当爹妈的是那种孩子叫啥名字都行的类型,回来连皮三天,把孩子给常秋云一放,就走了。当兵是这样的,命令就是命令。 常秋云怕大儿媳妇不高兴啊,就说:“回头我骂他们去。真照看不过来,我可以过去……” “妈!”辛甜倒是笑了:“他们那边的条件,到底是艰苦。孩子在那边,医疗条件这些都跟不上。他二叔和婶子走的时候,我瞧着两人是真舍不得。可不舍得有啥法子呢。怎么对孩子好,怎么来呗。能这么放回来,也是信我呢。我跟大原,一直也没生下个老二,跃进就在家养着,以后跟援朝亲。兄弟们将来,才相互有个帮衬。” 常秋云就跟林雨桐说:“我当初就是看上辛甜这一点了,她这性子,肯吃亏,对孩子心软,是个能当长嫂的。” 辛甜这嫂子,也确实是没有叫人指摘的地方。 从丹阳到骄阳,一个接着一个的,放在托儿所能放心,可不都是辛甜照看的。就是晓星家的援华和爱华,人家也照看的不错。几个孩子都可亲他们舅妈了。就是骄阳,家里有点好吃的,都想着给她舅妈送点。不是对孩子好,孩子们是不会如此的。 这就跟古代挑宗妇似的,有个大气的,不爱在小事上计较,心眼又正的姑娘做宗妇,那是一个宗族的福气。 放在小家,也是这样的道理。 换个小心思多的搁在林家试试,早就处不到一块了。 大垚两口子把孩子留下了,林雨桐把家里的奶粉小米还有那些去年留下来的磨出来的米粉,都给送到林家去了。 孩子半岁前,肯定得各种的奶喂养。至少也得等半岁后,吃点米糊糊之类的,也就算是养活了。 老太太说林雨桐有心眼:“你这一袋子米粉,可算是救了咱家跃进的小命了。” 是啊! 这一过年,依旧是不见一滴雨。 再这么下去,田里的麦苗都得旱死。本来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不,就闹起了春荒。 到处都是缺粮食。 然后粮食供给,紧跟着就降低了标准。 一个刚出生的婴孩,每月给粮食三斤。 少儿六斤,儿童八斤。成人,二十一斤。 就说林雨桐和四爷家吧,骄阳算是少儿,一个月给六斤粮食。像是丹阳和朝阳,一个月给八斤。四爷和林雨桐带上勉强算是成年人的端阳,每人二十一斤。 先不说大人能不能吃饱吧,就说孩子,骄阳一个月六斤能吃饱吗?以孩子一顿饭吃半拉子馒头算,一个馒头二两,一天一个半馒头,也得三两吧。一天三两,一个月就是九斤。就这,还都不全是细粮。细粮顶饿,粗粮不耐饥,这能吃饱吗?肯定是吃不饱的。骄阳尚且如此,更不要提丹阳和朝阳。要叫这俩孩子不饿着,有个十八九斤差不多。可如今只有八斤,怎么办?谁家舍得孩子饿肚子? 那肯定得从大人的粮食里往出挤了。 要是给俩孩子挤出粮食,四爷和林雨桐平均每天就只有二两。 没错,就是二两的粮食。 孩子们上课都是只上半天课,都饿的没精神。 到了周末,四爷和林雨桐去开会了,端阳在家看弟弟妹妹。原以为几个孩子在家等着呢。 结果回家的时候不见孩子们,等到天都黑了,几个人才回来。 端阳扛着麻袋,丹阳背着骄阳,朝阳手里拉着跟m.zzwtWx.CoM